一般的4/4拍里,第1、3拍是重音,这是最符合人类直觉的节奏,有个成语“一板一眼”指的就是这种戏曲里1、3拍重音的节奏型。
第一下敲檀板,第三下敲皮鼓,戏词也跟着板起板落唱。
和这个词的引申含义一致,这是最顺其自然,也是最单调的节奏,没什么加花和freestyle的空间。
像凤凰传奇之类的音乐,之所以被认为土,也是因为严格的正拍节奏,基本没什么变化。
如果不唱旋律单念歌词,就很像是数来宝、“门前大桥下”、“XX队加油”或者课堂上规规矩矩的诗朗诵这一类的感觉。
当时的年轻人已经厌倦了这种刻在DNA里主旋律,他们开始用音乐表达叛逆,转而拥抱那些节奏不同寻常的流行音乐。
后来凤凰传奇去土反潮,可能也是因为国风再次流行,年轻人逐渐接受了这种熟悉感,在这种正拍的大合唱找到了归属。
像周杰伦的歌,节奏和律动都很有意思,哪怕听不出来,在潜意识里,也会觉得有些不一样的风格。
反映在《青花瓷》这首歌上,不会像正拍歌曲一样有种浓浓的口号感,反而有种似有似无的朦胧。
“《龙文》是五声音阶+西洋乐器,《烟花易冷》是非典型五声和西洋乐器,这次林夏乖乖用了最传统的五声音阶和民乐,却偏偏写出了一堆切分和反拍……”
“那首‘When you believe’也有一些类似的切分。”
民乐领域的曲神钟然看着电视,感叹了一句。
她是从《九儿》和《小河淌水》开始关注林夏的,尤其是《小河淌水》的编排,给了她不少灵感。
“这年轻人可真有意思。”
如果一直用反拍进行到底,就显得有点太飘让人摸不着头脑,编曲时,林夏在每小节的第一个正拍,加了一声清脆响板。
就有些“一板一眼”里,那个板的味道了。
古筝之后,就是竹笛悠扬的旋律,直接注入灵魂。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仅仅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画面,画师正在细心地在素胚上作画,但画着画着,就有些画不下去了。
笔锋就这样由浓转淡,让画师想起了某段心事。
这心事是瓶身的牡丹勾起的,也是透过窗飘来的冉冉檀香。
这画是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只好画了一半就把笔搁在那里。
“这通感手法用的666。”
这歌词让很多作词人也很服气,从看到的牡丹、闻到的香气转到画师的心事,这过渡得也太自然了吧!
而且舞台效果也在随着歌词不断变化,水墨青花在缓缓晕开,再加上美妙的歌声,美妙的乐声,整首歌就像一幅艺术品一样。
【天呐,今年春晚的审美也太高级了吧。】
【这是我在春晚能看到的节目吗?】
【虽然只听了几句,但今年林夏的国风新专我必买爆!】
【国风真的好美,简直是东方美学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