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机停在凶手的名称,我转身,西敏寺的夜空开始沸腾。”
在林夏小提琴独奏时,背景是夜空中火光,她烧掉了一切,包括她的罪恶,还有那位没有任何反抗,任由她向他胸口开枪的侦探朋友。
助手闭目演奏小提琴的表情冷静而又悲伤,散开的长发,去掉的画家帽,也代表了她和过去的助手生涯告别。
“在胸口绽放,艳丽的死亡。”
侦探最后一次品尝到了甜美的真相,但已经不能公布了。
“正义只是安静的伸张。”
作为这种结局的论据,还有一点是镜头里一直是助手在用打字机,结尾同样由助手打出来结案陈词,就非常顺理成章。
在那个年代,老式的打字机用起来绝对是一桩麻烦事,很多人都会选择招一个文员处理这些文字工作。
像推理女王阿加莎笔下,在秘书莱蒙小姐请假之后,波洛侦探事务所的工作完全瘫痪。
把时间拉得更早一点,那些一战二战题材的电影里,同样会出现大量的女性文员,这种繁琐而细致的活是当时大部分女性进入职场的唯一契机。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就和很多老人家是电脑盲一样,侦探会不会用打字机都是两说。
不过,有一些观众认为“侦探不会用打字机”这种说法纯属思考过度,背景是1983又不是1933,打字机没有那么难用。
而且“打字机停在凶手的名称”这句歌词,他们认为毫无疑问这是侦探视角。
他们同样认同“only”这个点,只是他们认为结局和男声最后唱出的歌词一样,“它的终章我会亲手写上”,是侦探亲手处决了助手。
不管是出于挑衅、试探还是单纯的疏忽,助手暴露出的这些细节,都不是实质性证据,所有直接的犯罪证据和人证被助手毁掉了。
她作为“侦探助手”,在犯罪现场就是一个“隐形的人”。
无论在什么地方,出现她的指纹或者痕迹,都可以说是合理的。
——因为他们一起搜查了房间,哪怕有什么不周全,她也可以推说是情急之下忘记保护现场,只是一点小小的不专业而已。
他没有任何办法去检举这个凶手,只能亲手将她处决。
如果是这种结局的话,就充满了浓浓的、致敬地球上《大侦探波洛》系列的意味,和《罗杰疑案》中的叙事诡计如出一辙,又像波洛的最后一案《帷幕》一样,侦探亲自上场主演了这场谢幕演出。
“黑色的墨,染上安详。”
他亲手处决了罪恶,但也沾上了新的罪恶。
这个结局既和侦探一贯的价值观相违背,同样也和他的感情违背——那些细节是他真的没有发现吗?他只是在潜意识里一直蒙蔽着自己的双眼,直到再也骗不了自己。
“我们曾经联手破案,曾经拥有过美好的日子。是啊,那些日子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