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教育改革(1 / 2)

岁月流转,清平村在林锦儿的带领下,不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地方。而林锦儿,也将继续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属于清平村的辉煌篇章。

这一日,阳光正好,林锦儿在村中漫步,看到一群孩子在田间嬉闹,玩耍之余却显露出对知识的懵懂与渴望。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回到家中,她召集了村里的先生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共同商讨清平村教育之事。

众人围坐于屋内,林锦儿率先打破沉默,神情郑重地说道:“孩子们的教育不能落后。”她的目光坚定而执着,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先生微微颔首,应声道:“锦儿姑娘的想法很有道理。”

林锦儿接着说道:“如今咱们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可孩子们的教育却未能跟上。他们是咱们村的未来,若没有良好的教育,怎能指望他们将来有大出息,又如何能让咱们村持续繁荣下去?”

一位长辈捋了捋胡须,说道:“锦儿啊,咱们村一直以来都是这般教育孩子,想要改变,怕是不易啊。”

林锦儿理解长辈的顾虑,耐心解释道:“叔伯,过往的方式或许在曾经适用,但时代在变迁,外面的世界变化万千。咱们不能让孩子们还局限在陈旧的教育模式中,得让他们接触更多新的知识和理念。”

另一位长辈皱着眉头说:“可这新的知识从何而来?咱们又该如何教给孩子们?”

林锦儿早有思量,她有条不紊地说道:“我想先从增添书籍开始。咱们可以派人去城里采购各类书籍,不仅要有经史子集,还要有算数、天文地理、农作技艺等实用之书。”

先生担忧道:“但这些新的知识,我等也不甚精通,如何教导孩子?”

林锦儿微笑着说:“先生莫急,我打算邀请城中的学者来咱们村讲学一段时间,咱们跟着学习,而后再传授给孩子们。再者,我们还可以送村里有潜力的年轻人去城里的学府进修,学成归来后,也可为教育助力。”

众人听了,觉得此计可行,但又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买书、请学者、送年轻人进修,都需要不少钱财,咱们村能承担得起吗?”

林锦儿从容地回答:“钱的事,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些年村里经济有所发展,我们可以从村中的公共积蓄中拿出一部分。而且,我也会想办法去寻求一些富商的资助。只要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相信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

见大家都没有异议,林锦儿便开始着手安排。她亲自带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前往城里,精心挑选各类适合孩子们的书籍。在书店里,林锦儿一本本地仔细翻阅,不时与身边的年轻人交流着。

“这本算数启蒙书,讲解清晰,例子生动,很适合孩子们入门。”林锦儿拿起一本书,眼中满是期待。

“锦儿姐,这本地理图志也不错,能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一个年轻人说道。

经过几天的奔波,他们终于采购了满满几车的书籍,满载而归。

回到村里,林锦儿又马不停蹄地去联系学者。她四处打听,托人介绍,终于请到了一位知名的学者愿意来清平村讲学。

学者到来的那一天,村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好奇地围在学者身边,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在学者讲学的日子里,林锦儿和先生们每天都认真听讲,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请教。夜晚,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当天所学,琢磨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孩子们。

与此同时,村里选出了几个聪明伶俐的年轻人,准备送往城里进修。临行前,林锦儿对他们寄予厚望:“你们在城里要好好学习,多学些真本事回来,咱们村的未来可就靠你们了。”

年轻人纷纷点头,带着全村人的期望踏上了求学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平村的教育逐渐有了新的气象。孩子们不再只是摇头晃脑地背诵经典,还能学习算数、了解天文地理,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积极的讨论。

然而,改革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家长认为学习这些新的知识没用,不如多帮家里干些农活。林锦儿得知后,便一家一家地去走访,耐心地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