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养猪场属实比较可怜,偌大的养猪场里只有两头没被劁过的公猪,差不多三十头没有被骟的老母猪,剩下的就只有刚刚生下来的十几头小猪崽。
其余那些大点儿的猪要么被送到包子铺,要么就是被送到罐头工坊,大半年才凑出来的差不多两百头小猪崽也全部分发给城内十六闾的百姓养着。
这也算是兑现了老朱和小朱同学赏赐宁阳老百姓的承诺,只不过被杨大知县这么一操作,原本宁阳县五十多户人家每家都能分到一百多斤肉,现在要是分的话可能连半斤都分不到。
当然,杨大知县身为老百姓口中的大老爷,自然不会干雁过拔毛留下大雁让毛飞这种事儿,杨大知县的操作是把卖掉大猪的钱也分给了百姓。
畜牧场那边的情况就比较简单了。
畜牧场里只有十多匹挽马和十几头骡子是归县衙所有的,剩下的牛、马包括毛驴都已经分到了各社各闾,根本就不用杨大知县操心。
同样的,打火机工坊也在源源不断的给宁阳县带来一定的收入,杨大知县自己的腰包也是一天比一天鼓。
除此以外,最让杨少峰杨大知县感到高兴的,就是宁阳县城里终于不再只有一个包子铺了,而是多出来好几家铺子。
比如多了一家卖布的铺子,多了一家卖米的铺子,多了一家卖油的铺子,还特么多了一家卖胭脂水粉的铺子。
另外,宁阳县里也开始出现走街串巷的货郎,这些货郎们手里摇着拨浪鼓,肩上挑着货担,担子里则是装着针头线脑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小零碎,居住在闾里的百姓时不时就能听到叫卖声,也算是让宁阳县又多迸发出几分生机。
相比起居住在城内闾里的百姓,居住在城外各村社的百姓就远没有这么方便了,一个月可能都听不到几回货郎叫卖的声音,想要买东西就只能走路进城去找货郎。
但是不管怎么说,宁阳县百姓们的生活终究还是在慢慢变好,和杨少峰刚刚担任宁阳知县的时候相比,就是说一句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只要等到年底快要封印的时候,杨大知县就可以把上面这些乱七八糟的数据都整理好,然后和宁阳县的户籍册子、宅基地册子、耕地册子一块儿送到京城。
也让大明时期的官老爷们都看看,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出类拔萃的牛马,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杨大知县甚至想对大明所有的官老爷们说一句:本官只需要开启咸鱼模式就能卷死各位,当然,你们不要误会,本官不是针对谁,而是在位的各位,全都是乐色!
微微摇了摇头,杨大知县强行把那个叉腰狂笑的小人儿赶出脑海,接着又开始盘算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摆在眼前的是事情就是让百姓把沤了几个月的鸡粪、鸭粪还有猪粪什么的全部拉走去肥地,要不然一旦刮起西风,杨大知县在县衙都能隐隐约约的闻到一股子臭味儿。
其次则是秋播。
随着耕地、翻垄、搂地等农活逐渐接近尾声,冬小麦也差不多该要开始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