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内长城下的不同景色(2 / 2)

“感谢大人栽培,属下万死难报。”

“彩儿怎么样?”

“夫人很好,后勤钱粮统计分发,身旁有几个懂接生的老妈子,没有不适。”

陆天明点点头,“不要告诉她我来过,做你的事去吧,我要回宁武了,大队应该快抵达了。”

“是,听闻周遇吉副总兵带领大队已到忻州,国本大宫还在他前面,三日内应该会全到宁武,属下恭贺大人新婚,恭送大人。”

陆天明仰天吐出一口浊气,什么都没说,拍拍身上的灰尘,下山骑马向东。

来的时候走的是南边,现在去往东边,山中有能行马车的驿道。

方圆百里的大山走势非常混乱,东西南北朝向交替,不停上山下山,或者顺着山腰绕来绕去。

第二天一出这片地区,立刻好走了,虽然还在山里,却是东西走向明确的山谷,顺着山谷走就可以。

十一月十二,陆天明过神池口,来到山西镇总兵衙门驻地,外三关中路的宁武关。此地所辖长城近五十里,北可挡朔州、大同之锐,南可护忻州、太原之安,两侧可策应雁门关、偏头关之急。

宁武关是史册中战事最频繁的关隘,北方诸民族只要南下,必经三关,雁门关在山顶,偏头关依托黄河悬崖,东西都有险可守,只有中路的宁武关处于山谷,横亘阻断南北交通。

虽然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就开始设立关卡,朱元璋和朱棣都囤积重兵防御,但全是木寨,关城建成时间却不长。

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和于谦才着手巩固第二道防线,英宗复辟后更是深知内长城是大明底线,进一步扩建,东西五十里长城彻底把山谷堵死,在关后建立坚城,屯兵防御。

而且一建就是两城,成化、正德、隆庆三次扩建,分东西两关,中间通过长城相连,互为奥援。

恢河绕城而过,水流哗啦响,头顶的长城却如同拱桥一样坚固,河中间巨大的木头桩可通过铰链开启,水道也不通,关城还有瓮城,真正的铜墙铁壁。

别说从北面进攻,从后方都无法偷袭,必须强攻。

达延汗与正德的战斗就在这里,朱厚照在长城安然面对达延汗大军无功而返,俺答汗当初去京城后也想南下,宁武关让他绝望而退。

陆天明从西而来,山顶看一眼山谷中的关城石墙,如同两只老虎蹲在山谷中,坚若磐石,边关若全部建成这样,累死鞑靼人也进不来。

可惜除了山海关,大明朝支撑不起第三个这样耗费巨大的工程,历经五位皇帝大建而成,也的确不可复制。

关键是这种防御思维太被动,坚关越多,人心越愚。

西边的管涔山是汾河发源地,此地到南边的静乐县沿着河谷更好走,若想经忻定盆地到太原,需要翻越东边的云中山,一条大官道劈山而成,已使用两千年。

再向北望去,一马平川的大同盆地南端,塑州城隐约可见。

想攻破这样的雄关,只有靠攻心了。

陆天明神色复杂下山,向东关的总兵衙门而去,到处是大事等待处理,还要抽空与傻子玩泥巴,无聊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