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北守南攻,陈望的终极战略(2 / 2)

“的确,国际社会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松取胜。日军,依然是一支庞大且强悍的军事力量,尽管在华北的主力已经受到严重挫败,但他们的战争潜力仍然不可小觑。

但日国的整体战争潜力,不仅仅体现在兵员和装备上,更关键的是其国内的军事动员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日国内,尤其是军部与内阁之间,存在严重的派系矛盾和战略不统一。虽然部分高层支持持续对华开战,但也有不少势力希望尽早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战争进一步拖延。

此时,若我们能够在军事上给予日本更多的压力,尤其是在松江一带,打破日军的战略部署,便能进一步动摇日国政府内部的派系平衡,迫使其在战场上的行动更加混乱。”

说着,陈望的目光越来越锐利,掷地有声道: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日本军部的坚定态度,特别是关东军。尽管他们面临诸多内忧外患,但他们的战争动员能力依旧不容小觑。

而且,日军的后勤保障系统依然相对完备,在华北、华东地区也部署了不少精锐部队。

但最有实力的,其实还是关外的关东军,他们可能不会参与松江的战事,但华北的战事,必定会插手。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他们一旦发现我们的北伐行动有所松懈,必然会迅速进行反扑,甚至会调动更多兵力进行夹击。

这其实也是我为什么不支持北伐,而是支持主攻松江了。

我们还敌不过整个日国,但是却可以利用胜利,使得其内部生乱。北伐虽然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但此时并非最优选择。”

陈望的分析逐渐深入,众人无不沉默倾听,连顾同也在思索着其中的深意。

他继续道:

“咱们当前的国力,即便获得了国际上的某些支持,也难以胜过日国。

我们的兵员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在持续的战斗后,军中伤员众多,补给线也频频遭遇困难。

我们的粮草补给远未达到能够支持大规模战役的程度,尤其是对京津的收复战,后勤的保障将成为最大的制约。”

陈望的话语让在座的将领们都陷入了深思。

的确,当前的战局形势复杂,虽然局部战场胜利不断,但整体战略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看着众人的神情,陈望继续说道:

“如果我们选择稳守黄河防线,利用现有的兵力进行休整,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积累实力,为之后松江的战斗做更充足的准备。”

顾同听了陈望的分析后,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了解陈望的眼光,深知这位年轻的将领所具备的战略洞察力。

但同时,他也知道,陈望的战略非常冒险,需要非常高的执行力和精确的战场把控。

顾同终于点了点头,道:

“我理解你的意思,陈军长,你提出的方案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黄河防线必须守住,但松江一带的战斗,或许是我们目前最关键的一战。

如果成功,我们可以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能为北伐铺平道路。”

然而,李仁心中依然有一丝担忧:

“但若松江战斗失利,恐怕将意味着我们的战略受到致命打击!”

陈望轻轻一笑,语气坚定:

“顾长官,战斗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把握住战机,给敌人造成足够的压力。”

说到这里,陈望的目光变得深邃,他缓缓道:

“如果我们现在选择不北上,山西和青屿的问题,依然无法根除。

但如果我们能够在松江一带先打一仗,压制住日军的反扑力量,再全面北上,既能保证后方稳定,也能为北伐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而且,松江的战斗不会像山西那么复杂,若能成功,也将进一步压缩日军的战略空间。

只要我们能在松江取得胜利,日军的反扑势头将被遏制,北方战线的突破就会更加稳固。”

陈望说罢,一众将领们面面相觑,他们显然是被陈望的分析说服了。

顾同的眉头微微一挑,陷入了深思。

“第三次松江会战。”

顾同语气低沉,道:

“确实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不过,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日军在松江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

此话一出,会议室内的气氛再次凝固。陈望的建议,既包含了巨大的风险,也承载着翻盘的可能性。

李仁、汤伯以及其他将领们依然有些犹豫,但眼下的局势,似乎已经无法回避这一战略选择。

不过,顾同最终一锤定音道:

“既然如此,我们就暂时按照陈军长的方案,先巩固黄河防线,再在松江打一仗,然后择机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