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物资与思想准备(1 / 2)

给老朱他们送资料,相关的技术资料肯定是要送的,譬如枪支、大炮的制作工艺等等,还有至关重要的蒸汽机技术,这些可以极大的帮助大明扫清周围的外患。

与此同时,这些先进的火器也能带来很大的变革,促进整个社会快速朝着近代社会发展。

朱标也好,老朱也罢,只要用了这些技术,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他们事实上是无法控制整个局面的走向的,因为一旦这些技术扩散开来,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不会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只会朝着最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方向转移,谁把握住了这个要旨,谁就能引领时代。

当然,这些是物质准备罢了,如果没有思想准备,还是不够的,所以周飞同样给他们送来了很多现代的知识,尤其是西方的一些经济学。

儒家的意识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天下观念、乡土情结,是好的方面,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喜欢内耗。

西方就不一样了,主打一个二极管,我强我有理,你弱你就该死,掠夺他人的财富为己用,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而且,近现代以来,太多的科学技术成果都在西方诞生,在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是要比儒家意识形态强很多的。

这些思想种子撒下去,不管老朱和朱标会用多少,至少他们会用,这就足够了,这就会带来一定的改变。

当物资准备和思想准备都有了之后,整个大明就会朝着一个不同于历史的发展轨迹狂飙前进。

周飞之前还试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去影响老朱他们,但这段时间他思考很多,他想通了,口水说干了也没用,语言虽然是很厉害的武器,但同时也是最没力量的武器,真正能够改变古代人的,只有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改变,他们才会改变。

就像清末一样,西方都发展成那个样子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结果清末的知识分子还是抱着以前的东西不放手,固执己见,拒绝变化。最后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进入国内,天下都沸腾了,到处都是造反、革命、流血,清政府才一次又一次被迫的改变,最后轰然倒塌。

清末刚开始的时候,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国内几乎和以前没有太大的差别,还是一个静态的、近乎凝固的世界,内陆的很多省份压根不知道朝廷正在和洋人作战,而且战败了的事情,甚至后来咸丰把京城都丢了,结果很多地方一无所知,压根没听过。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天下才沸腾,一点小事全国皆知,一个武昌起义都没死多少人,朝廷的军队还一大把,结果清廷直接就倒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这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这七十年时间里,该有的物资和该有的思想都准备好了,条件充分了,所以枪声一响,天下响动,清廷倒台。

人教人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先发展去吧,等大明这边的物资和思想条件都有了,自然而然的会发生诸多的变化。

周飞不确定这个变化是朝着哪个方向去的,但肯定要比历史的明朝要好,而且是好得多得多。

至少,有了大规模的火器和火炮之后,游牧民族再也没有了崛起的可能。

所以,周飞现在也不催朱标什么时候开启工业革命了,朱标迟疑就迟疑去吧,只要朱标忍不住要他的这些物资,看他带过来的书籍,日积月累之下自然而然的会改变。

北元、士绅、各地的造反、隔壁不安分的倭寇,这些外部矛盾都将促使朱标接收来自他带来的东西。

有好东西,为什么不用?

用了,效果如何,后果如何,那就由不得朱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