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还是低估了人们对继位子嗣的继承之战。
要说错,错就错在赵构已经明文规定,关于大位继承之事,任何人不得私下讨论、串联、拉帮结派进行站队,他的孩子还小,不能卷入这种血淋淋的政治斗争中。
但是,随着大宋帝国的版图扩张,朝堂里面,一些大臣的心思便也扩张起来。军功,这些文臣插不上手,但要说玩政治,赵构承认,那些军中的统兵大将,包括枢密院的正副使岳飞、韩世忠,远远不是这些官场老油条的对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也就是忌惮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又都是赵构眼中的红人,但大宋重文轻武的官场上百年的延续,并不是赵构这十年之功能够完全扭转的。
当大宋帝国的大军横扫日本半岛的时候,朝堂上几乎就认定了一个道理,大宋帝国的版图基本上就已经止步于此了。自打太祖建立大宋王朝以来,至此历经十朝,除了太祖建朝之功,那一朝能有如此建树?
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经济高速发展,军事强大无比,各地建设如火如荼,赵构的个人威望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其文治武功,许多大臣私下里都承认,真的是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但是有一点,颇为一些大臣所不喜,就是至今不立太子。如今三王并存,各有优势,但皇后嫡长子赵坚在很多大臣心中,已经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包括帝师李纲。
但赵构迟迟没有明诏册封,甚至三王夏王赵进出生,更增加了无数变数,朝堂之上,已经有些暗潮涌动,诡谲莫测之气氛,亦是越来越明显。
赵构不立嫡长子,是不是心有另属?
次子宁王赵强,文师赵楷,武师定海侯梁景。文师乃是官家郓王亲哥,武师可是陛下心腹侯爷,赵楷代表是皇室一脉,梁景本身的大宋安全委员会会长不提,身后站着的,一个内务府吴福,一个应龙军团贺虎,一个暴风营军长赵新,一个联勤保障部队司令吴喜,这是一股什么力量?
三子夏王赵进,文师是张确,武师暂定的是西夏李良辅,不过,大宋这边,却是定的岳飞,这是赵构钦点的。
张确虽然是副总丞,排位也不靠前,但他和章振却是赵构最看好的副丞,明眼人都知道,下一任的总丞,一定是在这两个人中间产生。
至于岳飞,则更不必说,那是赵构手下第一大将,官居枢密使,要知道,这个位置,以前都是赵构亲自兼着的。
但是,眼光更长远一点的是能够看到,夏王背后,可是西夏的一国之力,而以前,西夏和大辽、大金,一直是能和大宋独立抗衡的三巨头之一。
这个情况就复杂了,赵构三个儿子,长子德王赵坚是身份正统的嫡长子,皇后邢秉懿,一国之母,统帅后宫,背后站着的几乎是大宋帝国大部分的文武群臣,代表人物自然是李纲。
次子宁王赵强背后一个皇室王爷一个大宋侯爷,或许以后还会是公爷,而次子赵强,却最讨人喜欢,从小就表露出超强的情商和智力,就是于武功一道,也是最出色的,梁景是下了苦功的。
而三子夏王赵进一个最具潜力,背后是大宋帝国枢密使岳飞和西夏一国之力。
不管赵构如何淡化立储的事情,但越是这样,就越能引起众多臣子的无限联想。
这从龙之功,那可是天下第一大功,谁不想争?
梁景手里的材料,涉及到相关人员多达三十多人,有政务院,有枢密院,包括安情总局内部,这还是能够上榜的人员。要是说身后的大佬级别,梁景可不敢随意拿出来,但有直接证据的,一个是政务副丞汪伯彦,一个是政务副丞曹辅。另外一个,居然是邓肃。
汪伯彦是嫡长子赵坚的有力支持者,也是在李纲耳边多次进言,希望李总丞正式向皇上上书,请求册封太子,以稳定朝堂之上的人心。
汪伯彦虽然不是帝师,但作为政务院二号人物,说话的分量可是足够重,况且,汪伯彦的政绩可是实打实的,这一点,就连李纲都多次在政务院例会上,对汪伯彦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一副总丞的地位实至名归。
关键是,很多人认为这是李纲的意思,而李纲,一直是嫡长子为继的有力推动者。
曹辅为宁王赵强的出面,倒是让赵构有些意外,仔细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潘贤是最早跟着曹辅成立靖安司的老人之一,现在已经调任高丽特管区分局局长,是一方大佬。曹辅分管律法、治安,那是妥妥的实权大臣,又在东京一直任职,是地方人物的代表,说出去的话,自然分量极重。
不过,人们看到的,却是曹辅背后的真正大佬,郓王赵楷和定海侯梁景,他们才是真正的帝师。
至于夏王赵进,邓肃是张确被提拔为副丞的有力支持者,但是张确却没有想到,赵构会让他担任夏王的文师,虽然张确也被册封文渊阁学士,但他最擅长的却是为政一方的管理,而这个,恰恰是德王赵坚、宁王赵强所欠缺的。
按照赵构培养接班人的思路,一定是从最基层的官吏做起,没有地方从政的经历,是不会提拔至政务院这个层次为官的。正如军队中的将领,没有一线战场上拎着刀枪血淋淋的军功,要想当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几乎不可能。
夏王还小,除了西夏李良辅这个武师之外,赵构又钦点岳飞为三子的武师,这个举措,这可就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