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攻不动了,三天的攻城战,一南一北两座城门,足足让蒙古大军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剩下的,又有近三成士卒带伤,其余的,也是锐气尽失,无力再战。
关键是,携带的粮食不多了,如果再攻不下丰州,蒙古大军的补给就会短缺甚至消耗殆尽,如果出现这种局面,丰州城下,就会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巴彦可不认为宋军没有援兵,他放出去的斥候已经探查到,大同府的援军已经到达宣宁、凉城地区,而东边,塞北战区昌平大营的一个快反师,已经北上到达宣德,这支援军已经开始转向西北,距离丰州,不过三五日的路程。
是要做出决定的时刻了。
如果继续攻,必须在一天之内拿下丰州城,这样无论是守还是撤,都有时间。
如果撤兵,则更要早做准备,绝不能犹豫不决,一但宋国两路援军到了戈壁荒漠,行军的速度会很快。
丰州知府鲁向东和卫戍区司令谢韬,共同站在南城的城楼上,看着远处蒙古军队,脸色都是一脸凝重。
谢韬可不是一般人,是中山府人氏,来自英雄城。
在漠北战区成立的时候,宁王赵强禀告赵构,要大力整饬大宣路各地卫戍区,调两大战区的精英担任各府卫戍区司令,实行大换血。
赵构批复同意,随即秘密从北道战区和中道战区挑选军政双硬的军官,担任大宣路各府卫戍区司令,另外,原卫戍区超龄士兵勒令退役,重新从各战区挑选士兵补偿各负卫戍区,特别是一级路府卫戍区,全部更换。
这样一来,像大宣路两府四州的卫戍区,几乎一夜之间升级为一级卫戍区,士兵全部换成战区集团军,但是,对外依旧是卫戍区。
谢韬从北道战区龙怒军团一名团长,北调丰州卫戍区担任卫戍区司令,官升一级。
这也是巴彦可汗始终扣不开丰州大门的原因。
要不是接到漠北战区前指的命令,不能暴露出全部的实力,谢韬一战就能把巴彦可汗的蒙古大军打疼。
现在的大宣路总督李纯可是在大同府坐阵,从丰州到大同,漠北战区还预留了一道防线。
“我看,这帮蒙古鞑子要撤。”放下手中的望山,谢韬若有所思地说道。
“谢司令何以见得?”知府鲁向东一身软甲,倒也颇有几分军人风采。连续三天的守城之战,鲁向东虽然是一介文职,但是丰州保卫战是这次战役的关键,能否守得住,直接关系到漠北弯刀计划是否能顺利实施。
所以,鲁向东一直率领府衙各司人员,全力为守城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最危机的时刻,鲁向东甚至亲自率领自己的卫队支援城头,手中一柄宋刀居然出神入化,即使是手下卫队也丝毫不弱于正军,让谢韬刮目相看。
却原来是丰州城作为和蒙古接壤的第一座大城,当初李纯任命知府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久战之地,必须有一名文武双全的知府坐阵才行,鲁向东是退役军官进修后,被重新安置担任知府,也难怪这个知府大人一听到军号声,居然颇为兴奋。
谢韬和鲁向东联手,以五千正兵为主组成的守城部队,硬生生阻击了克烈部三天的猛攻而力保城池不失,圆满完成了任务。
按照第二阶段部署,空天军出现在丰州城外,意味着布局已成,如果克烈部依旧猛烈攻城,昌平大军就会发力直扑丰州,不介意痛痛快快撕下克烈部一块肉来。
当然,昌平大军之所以大张旗鼓,就在于威慑,逼迫克烈部退兵,撵兔子毕竟比逼兔子代价小,因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城外克烈部虽然看上去依旧在准备攻城器械,有些整饬好的云梯、简易冲车还被摆在城外攻击区域,做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态势。
但是,细心的谢韬还是发现其中的端倪,那就是一直没有发现克烈部的弓箭手和突击队伍集结,而这三天的猛攻,谢韬早已熟悉对方的套路,也才能看出对方所摆下的迷魂阵。
“他奶奶的,想跑?先留下买路钱再说。”谢韬转身下令道:“命令孙团长,准备出击,告诉他,三团完不成计划,全体打发到恒州牧场养牛羊去。”
是夜子时,巴彦可汗城下布设疑兵虚帐,主力部队却分批分次交替掩护退出丰州战场,向西北方向退却。
因为东南方向的大同援军已经距离丰州不足百里,最迟明天午时之前,就会杀到。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能及时撤出战场,一但援军到达形成胶着态势,他不相信丰州城没有预留后手,一但城里城外形成夹击,他手下的疲兵可抵挡不住。
当断既断,巴彦可汗也是久经沙场,对战场态势的预判非常准确,所以连夜撤兵。
宋军天上的“大蘑菇”再厉害,晚上也看不见吧。
巴彦最佳的撤退路线就是西北,再转向正北,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开大同、昌平两支援军,也可以避开来自大宋西夏自管区方面的援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蒙古骑兵来去如风,主打的就是一个快打快跑,既然要撤,那就毫无眷恋,毕竟这一次南下,基本上达到了作战目的,抢掠的财物和粮食等物资,足以让他的克烈部支撑两年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