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76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他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巨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二、人物生平
1. 早年经历
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曾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姓氏也简略为墨。墨子约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尽管出身贵族后裔,但墨子却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在家乡目睹了黄河的滔滔东流,决心外出拜访名师,学习治国之道,以恢复先祖曾经的荣光。
2. 师从儒者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原为儒门弟子,曾师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禹,研读《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然而,墨子对儒家学说并不完全认同,最终选择了另创一派。
3. 创立墨学
墨子最终舍弃了儒学,创立了墨家学派。他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吸引了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追随,逐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宣扬仁政,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周游列国
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后来地位下降,更加接近劳动者。他的足迹遍布齐、郑、卫等国,还曾打算前往越国,但未能成行。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放弃攻宋的计划,多次访问楚国并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封赏墨子,但他最终没有接受。越王也曾邀请墨子做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但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为条件,遭到越王拒绝。晚年,墨子来到齐国,试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未能成功。
5. 墨家三分
墨子晚年,儒墨齐名。墨子去世后,墨家弟子仍然遍布天下,数量众多。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但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墨子去世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三、主要影响
墨子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他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墨子主要影响的进一步详细描述:
1. 政治思想
兼爱非攻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平等与博爱,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不平等和冲突都是因为人们缺乏相互之间的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即人人都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安宁。与儒家的“爱有等差”不同,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无差别的爱,具有朴素的平等主义色彩。
“非攻”则是墨子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战争提出的主张。他认为战争是凶事,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墨子将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主张只有为了诛灭无道之君而进行的战争才是正义的,其他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应该坚决反对。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和平、反对战争,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冲突,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天志明鬼
墨子宣扬天志鬼神,认为天有志于兼爱天下百姓,君主若违天意就会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他坚信鬼神存在,认为它们会赏善罚暴。这种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墨子通过宣扬天志鬼神来制约君主的权力,强调君主的统治必须符合天意和人民的利益。这种思想在当时对于限制君主的专制统治、保护人民的权益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它也启示后世的人们要敬畏自然和神秘力量,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都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墨子认为,只有上下同心同德,国家才能治理得好。他主张国君必须选举国中的贤者来充当官吏,而百姓则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这种尚同尚贤的思想强调了君主和官吏的贤能以及人民的服从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子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来选拔官吏,主张不拘出身地选拔贤者。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即官职不应该世袭,而是应该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来选拔。这种尚贤思想对于打破贵族世袭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墨子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他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只会浪费资源和财力。墨子主张君主、贵族应该像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以身作则来引导社会风气。
节葬则是墨子针对当时盛行的厚葬之风提出的主张。他认为厚葬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无益于死者。墨子主张实行薄葬简丧的制度来减轻人民的负担并节约社会资源。这种节用节葬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节约、反对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非乐非命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认为音乐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和大臣处理政务。他主张“非乐”即废除音乐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和治理国家。这种思想虽然有些极端但在当时对于集中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在命运观上墨子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论主张“非命”。他认为人的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的积极努力来改变。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会消磨人的创造力并阻碍社会的进步。他提出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和成功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命运。
2. 军事思想
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墨子认为当时的战争多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他坚决反对这种战争。在《非攻》诸篇中墨子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他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来消弭祸乱。墨子将战争严格区分为“诛”和“攻”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并坚决反对非正义的攻伐掠夺之战。
墨子的非攻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和战争问题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和平、反对战争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冲突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在反对非正义战争的同时也支持正义的战争即防守诛讨之战。他认为对于弱小的国家来说应该积极防御来制止大国的侵略战争。墨子在《备城门》等篇中详细阐述了城池防守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
墨子的救守思想强调了防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战术和策略。这些思想对于后世军事防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面对强敌时要勇于抵抗、保卫家园。
墨子的军事战略是防御的战略可概括为“非攻止战、以弱胜强”八字方针。这一战略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智慧和启示。它强调通过智慧和策略来战胜强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武力和扩张。
3. 哲学思想
认识论
墨子在认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