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张良(1 / 2)

一、简介

张良,字子房,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86年,是秦末汉初的杰出谋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出身名门,是战国末年韩国贵族之后,早年因国破家亡而矢志反秦。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朝,被册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

二、人物生平

1、 出身名门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出身于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他的祖父张开地,是韩国三朝的宰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才能,为韩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父亲张平,继承了祖父的衣钵,亦在韩国担任了两朝的宰相,继续发扬张家的政治传统。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张平去世,享年不详。然而,就在张平去世后的二十年,即公元前230年,韩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

当时,张良还年轻,没有在韩国朝廷中担任官职,但韩国的灭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国仇家恨。韩国破灭后,张良拥有私家仆从三百人,显示出他家族在韩国的显赫地位。在弟弟去世后,张良没有按照传统习俗办理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投入反秦事业,积极寻求刺客行刺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以图为韩国报仇。

张良的长相俊美,如同女人一样漂亮,这在他的传记中多有提及。《史记》记载:“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这种外貌特征虽然与他的智谋和胆识形成鲜明对比,但也成为了他传奇人生的一部分。

2、行刺未果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东巡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张良得知消息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行刺秦始皇。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刺杀行动,指挥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埋伏。然而,由于秦始皇早有防备,所有车辇均为四驾,且时常换乘座驾,张良难以判断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最终,大力士的铁锤只击中了副车,秦始皇幸免于难。

秦始皇对此事十分恼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张良因无从查起,得以逃脱。这次行刺行动虽然未果,但张良的反秦决心和勇气却得到了彰显。他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推翻秦朝,于是开始寻找能够辅佐的明主,共同实现反秦大业。

3、圯上受书

一日,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闲步时,遇到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将鞋脱落桥下,命张良下去捡拾并为其穿上。张良虽感愕然,但仍强忍心中的不满,恭敬地为老翁穿鞋。老翁见张良至诚,便约他五日后再来桥头相会,并赠予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日夜研习此书,终于成为深明韬略、文武兼备的智囊。

这位老翁被后人传为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这次奇遇不仅让张良得到了宝贵的兵书,更让他明白了忍耐和谦逊的重要性。他深知,只有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4、归从刘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掀起了反抗秦朝统治的浪潮。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起义,但自感势单力孤,难以成大事。于是,他率众投奔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途中遇到刘邦率领的义军。两人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其中的深奥之处。张良认为刘邦是位能够成就大事的明主,决定跟从他共同反秦。

在辅佐刘邦的过程中,张良展现出了卓越的智谋和才能。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他的建议往往能够切中要害,为刘邦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5、佐策入关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项羽叔侄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共商大事。张良不忘复兴韩国的初衷,向项梁提议立韩王成为王。项梁应允并立韩王成为韩王,以张良为司徒辅佐他。张良挥师收复韩地(战国时韩国地盘),但进展缓慢。

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张良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他顺利进入关中并赢得了秦民的拥戴。他建议刘邦在关中地区实施约法三章以安民心并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6.、斗智鸿门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后因贪恋宫室珍宝欲留居宫中。张良及时劝谏刘邦应节俭示人以安民心。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还军霸上并约法三章赢得了秦民的广泛支持。然而项羽得知刘邦先入关中后大怒率兵攻打刘邦。在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张良凭借智谋和勇气帮助刘邦安全脱身化解了危机。

鸿门宴上张良的表现堪称经典。他巧妙地利用项羽的叔父项伯与自己的旧交关系提前得知了项羽的意图并成功地说服了项伯帮助刘邦脱险。在宴会上他又机智地应对项羽的质问和范增的暗示使刘邦得以全身而退。这次事件充分展示了张良的应变能力和对刘邦的忠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7、暗度陈仓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分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地区。张良建议刘邦烧毁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刘邦采纳韩信之计暗度陈仓击败雍王章邯等秦将夺取了关中地区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奠定了基础。

张良的“明烧栈道”之计不仅成功地消除了项羽的猜忌还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他深知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与项羽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采取了迂回战术避开了秦军的主力部队成功地夺取了关中地区。

8、下邑奇谋

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春刘邦被项羽围困于彭城大败而逃。在下邑张良为刘邦献上下邑之谋建议联合九江王英布、彭越和韩信三人共同对抗项羽。刘邦采纳此计最终形成了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为后来的垓下之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下邑之谋是张良智谋的又一杰作。他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准确地把握了各方的利益和矛盾点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联合抗楚策略。这个策略不仅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盟友和支持力量还成功地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

9、谏阻分封

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三年)冬楚军围困汉王于荥阳。谋士郦食其建议刘邦分封六国后人以笼络人心。张良及时谏阻指出分封六国后人将削弱中央集权无法激励将士争夺天下。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避免了战略错误。

张良的谏阻不仅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巩固了刘邦的中央集权地位。他深知分封六国后人将引发新的矛盾和纷争不利于汉朝的统一和稳定。因此他坚决反对这一策略并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

10、虚抚韩彭

韩信在北路战线上顺利进军欲自立为齐王。刘邦大怒但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说下改封韩信为齐王笼络住了韩信。此后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等人合围项羽最终打败项羽迫其自刎。

张良的虚抚之策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盟友和支持力量。他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价值因此力劝刘邦封他为齐王以稳定军心。这一策略不仅成功地笼络住了韩信还为后来的垓下之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11、劝都关中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称帝。关于定都何处的问题群臣多主张定都洛阳。张良则支持娄敬的主张认为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是理想的建都之地。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正式迁都长安。

张良的劝都关中之策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深知关中地区的地势险要和资源丰富是理想的建都之地。因此他力劝刘邦迁都长安以巩固汉朝的统治基础。这一策略不仅得到了刘邦的采纳也为后来的汉朝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深受倚重

汉六年正月刘邦大封功臣。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食邑万户。在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斗争中张良虽极少参与谋划但在皇室明争暗斗中他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保持中立态度。刘邦对张良的智谋和忠诚深为倚重。

张良在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智谋和才能得到了刘邦的高度评价和充分信任。因此他在汉朝的政治地位日益显赫成为了刘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13、明哲保身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刘邦入都关中后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他极少参与谋划以避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当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时张良为吕后献计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最终使刘邦打消了易储的念头。

张良的明哲保身之道不仅保护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为家族的平安奠定了基础。他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因此选择了保持中立和低调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使他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还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14、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