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从义乌糖换鸡毛的模式感悟(1 / 1)

小凌晨已经连着两天,都和哑巴阿生以及晓薇一起,忙碌于刻腊纸创作、油印装订的工作。小凌晨心里盘算着,要尽可能多地装订出不同内容的故事书,让连环画的种类丰富起来。只有这样,来阅读的人才会增多,如果还能不断推陈出新,就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让更多人知晓这个连环画租赁书摊。而且,这个书摊的经营方式十分宽松,既可以直接用钱交易,也能够以物换阅读或者以物换物。

1976年,工业文化物品都相当贫乏。小凌晨想到下乡到农村以物换物,他想到了义乌货郎的扁担,那上面通常会挑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有红糖制成的糖块、派皮糖等各种糖果;木制或塑料的小玩偶、小风车等小玩具;针线、纽扣、发卡等生活用品;铅笔、橡皮、本子等简单的文具;还有小镜子、梳子等小型的家居用品。小凌晨觉得自己也可以像义乌货郎那样,用书刊或商品换回农作物、山上的野味野果、河里的鱼虾以及废品,这是非常可行的。

小凌晨在重生前看过《鸡毛飞上天》,对其中以糖换鸡毛的义乌商业模式印象尤其深刻。

过去,义乌人会将红糖制成各式各样的品种,比如“派皮糖”,就是把糖煎粘成一个方块,用铁片轻轻一敲就能取下,这便是“敲糖帮”中“敲糖”这一称呼的由来。

“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他们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走村串巷,用糖换取禽畜毛羽、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鸡毛可用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鸡毛掸子等,而红糖则是通过将当地特产的粳米或劣质火烧米配合大麦芽酿成糖油,再煎制而成。

“鸡毛换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出一种积少成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这种精神已然成为义乌重要的城市文化。

在《鸡毛飞上天》剧中,“鸡毛换糖”所展现的更多是一种商业精神,包括敢闯能吃苦、和气生财(进四出六)、了解市场需求(开四门)等等。

剧中主角陈江河跟着老一辈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实践和摸索,掌握了这种生意经,并将其运用到后来的商业活动中,最终取得了成功。

小凌晨精心规划着下乡以物换物的计划,他不仅要准备了连环画,练习本等物品,还打算制作诱人的鸡毛方块糖用于交换。

小凌晨猛地一拍桌子,制糖方法,我熟悉丫,我们也可以准备呀!不是在后来改革开放后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吗?我有连环画这样的精神食粮,又要有方块糖与练习本这样的物质。糖能满足人们味蕾的需求,而练习本,那可是上学时学生们的刚需。说干就干,小凌晨整理了一下思绪,用纸笔记录下制糖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流程。

制作鸡毛方块糖可不简单,其流程大致是:先熬制糖油,把粳米或劣质火烧米与大麦芽一起酿成糖油;接着煎制红糖,将糖油煎成老糖;而后制作糖条,再掺和碱水,最终制成各种形状的糖条、糖饼、糖块等。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控制火候和时间是关键,如此才能确保糖的口感和质量。

在规划制糖事宜时,小凌晨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了干妈薛玉瑾的身影。在当地,干妈薛玉瑾心灵手巧,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豆腐西施”。小凌晨深知,若想要成功制作出那美味的鸡毛方块糖,非干妈出手不可。她坚信干妈精湛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定能让制糖过程顺利,做出品质上乘的糖块。于是,小凌晨迫不及待地准备去寻求干妈薛玉瑾的帮助。

于是,小凌晨吩咐哑巴阿生与三姐晓薇继续装订连环画,自己怀揣着满心的期待,急匆匆地踏上了去干妈薛玉瑾家的路途。一路上,她的心情既急切又有些忐忑,不知道干妈是否愿意帮忙。

终于来到了干妈家门前,小凌晨深吸一口气,敲响了房门。门开了,干妈薛玉瑾那熟悉而亲切的面容出现在眼前。小凌晨赶忙说明来意,恳请干妈相助。干妈看着小凌晨充满期待的眼神,微笑着点了点头,答应了她的请求。

小凌晨满心欢喜,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制出的鸡毛方块糖,以及以物换物的顺利进行。

干妈说我准备好材料后明天开始制作。

喜欢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请大家收藏:(

)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