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始皇帝转身问道:“扶苏,你对这长城有何看法?”
扶苏思考片刻道:“父皇,长城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匈奴的入侵,但匈奴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长城的修建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还牺牲了无数的劳役,不利于国家的休养生息。”
始皇帝冷哼一声,并未言语,心中有些失望:“扶苏啊扶苏,如今大秦内部局势不稳,长城的修建既可以向北扩展边界线,又可以抵御外族的随意入侵,只有尽快修建好,才能稳定内部局势。”
赵高察觉到始皇帝的不满,连忙说道:“陛下,内臣以为六国一统才数十年,民心犹如风中残烛,大秦内部势力犹如毒蛇般暗中蛰伏,所以要修建长城以此来外防胡人,才有精力平息内部势力。”
只见始皇帝微微颔首,道:“蒙卿你认为呢?”
蒙恬上前拱手道:“陛下,末将乃是武将,不懂朝政,只知守卫陛下,守卫大秦黎民百姓,消灭一切来犯之敌,陛下有何旨意,蒙恬定当犹如离弦之箭般落实陛下指示。”
始皇帝点了点头,并未言语。
蒙毅在不远处听到始皇帝与扶苏、赵高、大兄的对话,当真感觉扶苏太执拗,光想着儒家那一套休养生息,还不如赵高想得长远,而且大兄确实小心谨慎,表达了自己只听始皇帝号令,不参与军事以外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即当始皇帝登上高处,俯瞰着壮丽的长城和广袤的大地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想象着自己的帝国坚如磐石,长城的存在将抵御外敌的入侵,宛如钢铁长城般保卫着百姓的安宁。他的目光远远地延伸,似乎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繁荣与昌盛。
当他看到山坡上那几个巨大的轮子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蒙恬曾经汇报过的新发明——一种运输工具。他指着轮子说道:“蒙卿,这难道就是能够提高运输效率的神器?”
蒙恬恭敬地回答道:“正是陛下,此物分别放置在山坡和山脚……”
始皇帝凝视着轮子,聚精会神地听完蒙恬的讲解,心中大喜,瞬间就领悟了其中的奥妙。由于石料开采的地方在山底,通过在山坡和山脚的连接,不仅节省了运送石料的时间,还节省了民力,民夫就有更多的时间修筑城墙了,工期也能大大缩短。
李斯听完,喜出望外地走上前说道:“陛下,此乃利国利民之壮举啊!不仅可以用于修建长城,还可以在骊山、皇陵修建以及大江大河两岸之间运输物品。”
始皇帝微微一笑,赞同地说道:“李卿所言极是。”
只见李斯身材瘦削,眉毛浓密如墨,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够洞悉一切,透露出聪明和果断。他的胡须修剪得整齐得体,更增添了几分威严。
始皇帝接着又问道:“蒙毅何在?”
正在分神的蒙毅,听到始皇帝的召唤,迅速上前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末将蒙毅,叩见陛下!”
始皇帝望向蒙毅,只见他身躯高大威猛,面庞线条分明,身着一袭黑色战袍,身姿挺拔如松,心中顿时生出几分好感。再看了看蒙恬,始皇帝不禁感叹道:“确实有几分相似。”随口问道:“蒙卿之前军报中言明此物是你发明的?你师从何人?”
蒙毅拱手回答道:“托陛下洪福,末将巡查边关时,见民夫工作效率太低,心中焦急,便突发奇想。家师是一位山中隐士,号公尼子。末将自幼与家人失散,养父去世后,便被家师带到山中教养了几年。家师对法学、儒学、墨家思想均有涉猎,末将天资愚钝,所幸学了一些奇巧之物。”
始皇帝颔首道:“若是将开云中、雁门相连接的河东干线‘直道’,和沿着汾水渡过蒲津‘河桥’工程交予你,可否?”
蒙毅拱手道:“陛下有令,末将万死不辞!”
随即始皇帝微笑着看向蒙恬,道:“蒙卿,待回咸阳,让蒙毅回归蒙家宗族吧。”
蒙恬拱手道:“是,陛下。”
关于公尼子,蒙毅并非胡诌,相传李斯的老师荀子除了韩非子,还有张苍、陈嚣、陆贾、公孙尼子等,据记载其余几人皆在为官,而公孙尼子归隐山林,杳无踪迹,便借此人名号,且也不想与李斯起冲突。
果然李斯听到公尼子名字时,心中泛起疑惑:“莫非此人就是公孙尼子?当初拜师荀师的时候,这公孙尼子就是学贯法、儒、墨三家。甚好,可以尝试拉拢蒙毅一番。”
随后众人从长城下来之后,便回了九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