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74)(1 / 2)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4059 字 3个月前

在元末明初的混乱中,朱元璋一步步艰难地走到了皇位之上。他的故事伴随着无数的腥风血雨,今天我们将讲述的,是他登基后的一个大案。这不仅是一桩命案,更是权力斗争的缩影。

故事始于大明初年的一个秋日,天高气爽,阳光透过紫禁城的玉阶洒下,经过一番洗礼的青砖地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光鲜。朱元璋坐于大明宫内,耳边是窗外的微风轻拂,心中却难以平静。自他登基以来,政局虽暂且安定,但深藏的危机却如同这秋日的天气,令人感到阵阵寒意。

这天,朱元璋正与丞相顾华商讨国事,忽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走进来,声音颤抖:“陛下,偏殿发生了命案,陈贵人被人杀了!”顾华闻言,眉头紧皱,朱元璋则微微一怔,心中暗道:“这何等大胆之举!”

朱元璋立即命人召集内侍、宫女和众官员,欲要彻查此案。心中隐隐的不安感涌起,他想到了陈贵人的身份。她出身名门,曾是他早年的爱妃,如今在宫中虽无权臣之势,但她的家族势力庞大,此案件一旦处理不得当,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在偏殿,陈贵人的尸体横卧于地,周围沾染着鲜血。女子面容清秀,此刻却惨淡无光,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衫。朱元璋踱步至她的尸体前,面色凝重,皱眉喃喃道:“到底是谁,竟敢如此大胆!”

随即,朱元璋命内侍对在场所有人进行盘问。田处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恰恰在偏殿执役,他心中惶恐,双手紧握,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皇上性情刚烈,不容忍任何阴谋。此时,朱元璋走到他跟前,目光如炬,似乎能洞察一切:“你是什么时候发现她的尸体的?”

田处士结结巴巴道:“回…回陛下,是今晨,奴才出门巡查,看到门半掩,便…便推开来,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朱元璋目光灼灼,田处士不由自主地站得笔直,心中如同暴风中心,他吞咽着口水,声音愈发微弱:“没想到贵人…已然死去。”

唐言无法,朱元璋意识到必须快速调查清楚,否则则这桩命案恐会引动更大的政动荡。对于朱元璋来说,守住皇位不仅是权力的延续,更关乎数万生灵的安危。他立即决定屠刀向外,严惩任何参与此案之人。

经过三日的审问,朱元璋的心态愈加紧绷,虽然各方面的调查报告迭出,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线索。就在此时,风头正劲的权臣谢常萍前来拜访。谢常萍身材修长,面容英俊,刚毅中带着一丝狡黠,眼中透着睿智之光。

“陛下,此案无疑与宫中权斗有关,陈贵人虽为贵妃,但她的家族在朝中极有声望,案中恐怕隐藏更深层次的黑幕。”谢常萍一语道破。

朱元璋盯着他,目中闪过一丝戒备,但又觉得谢常萍的见解并非无稽之谈,便点头示意他继续。“我以为,若找出陈贵人的仇家,便能水落石出。”

“如你所言,此事非同小可。”朱元璋的语气变得沉重,“如今朝中诸权臣各自为政,更是暗流涌动,若再驱蛇出洞,可真是为后患无穷。”

夜深人静,朱元璋思考着,只觉得背脊一阵寒意。他在心里盘算着,或许该做出更激烈的反应,决不能让暗潮涌动的权谋在潜伏中滋生。此时,外面的小太监来报:“陛下,谢常萍求见。”

朱元璋抬手示意他进来,谢常萍走入殿中,神态自若,语气中透着几分隐秘:“陛下,我已经找到一条线索,确有一位宫女曾在案前出现。”

“谁?”朱元璋霍然站起,眼神中带着几分迫切。

谢常萍看了看四周,低声道:“那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她名叫李白青,祖上无德,丧于兰亭之下。陈贵人常常逼她伺候,这让她心里愤愤不已。”

朱元璋看着他,心中思绪万千,难道真的有这样的宫女敢于反抗?他急切命令道:“立刻传她来!”

不久,李白青被带到殿中,她面色苍白,身躯微微颤抖,显然还是对刚才的惊吓心有余悸。朱元璋盯着她,沉声问道:“你知不知道陈贵人的死?”

李白青立时跪倒在地,神情恍惚:“回…回陛下,奴婢不知…奴婢只是在偏殿听闻,有人夜访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