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边患又起(1 / 2)

刚刚经历了旱灾的折磨,还未来得及喘息,边境传来急报,敌国趁本国元气未复,再次兴兵来犯。

承王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墨剑主动请战:“王爷,末将愿亲率精兵,抵御敌寇!”

承王沉思片刻后说道:“此次敌国来势汹汹,不可轻敌。我们需制定周全的战略。”

逸姑娘担忧地说:“刚刚经历旱灾,百姓们还未恢复,此时出兵,粮草和军备恐怕难以保障。”

承王深知其中艰难,但边境安危事关重大,他决定向新皇请求支援。

新皇深知边境局势危急,全力支持承王,调配粮草和军备。

承王带着军队奔赴边境,一路上,他不断思考着应对之策。到达边境后,他发现敌国军队士气高昂,而且战术灵活。

在初次交锋中,承王的军队遭遇了小挫。墨剑心急,想要发起强攻,被承王制止:“此时强攻,只会损失惨重,我们需以智取胜。”

承王派出探子,深入敌境,探查敌军的粮草补给路线。同时,他在阵前故意示弱,麻痹敌军。

终于,探子传来消息,找到了敌军的粮草重地。承王当机立断,派出一支奇兵,烧毁敌军粮草。

敌军失去粮草,军心大乱。承王趁机发起反攻,一举击溃敌军。

这场胜利让边境暂时得以安宁,但承王清楚,敌国不会善罢甘休,必须做好长期防御的准备……

击退敌军后,承王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深知敌国定会再次进犯,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墨剑在军中加强训练,提高士兵们的作战能力和协同配合。他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训练计划,让每一位士兵都能成为以一当十的勇士。

逸姑娘则在后方组织百姓,为军队赶制冬衣和被褥,同时准备充足的药材,以防战争中士兵受伤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承王亲自巡查边境防线,加固城墙,增设烽火台,并在战略要地布置陷阱。他还与周边的部落和城池结盟,共同抵御敌国的威胁。

然而,在筹备防御的过程中,出现了物资短缺的问题。承王决定向朝廷请求增援,新皇全力支持,从各地调配物资运往边境。

但在运输途中,遭遇了山贼的打劫。承王得知后,派墨剑带领一队精兵前去剿灭山贼,确保物资安全送达。

经过一番努力,边境的防御工事逐渐完善,军队也做好了随时迎敌的准备。

就在这时,敌国派出使者,提出议和。承王深知敌国的议和可能是缓兵之计,他该如何抉择?

敌国使者前来议和,承王心中疑虑重重。在营帐中,他与墨剑和逸姑娘商议对策。

墨剑手按剑柄,怒目而视:“王爷,这敌国向来狡诈,此次议和定有阴谋,不可轻信。”

逸姑娘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但若是拒绝,万一错失和平的机会,又会让百姓陷入战火之中。”

承王沉思良久,说道:“先见见这使者,听听他们怎么说。”

使者被带入营帐,一番巧言令色,声称敌国愿意割地赔款,只求两国修好。

承王不动声色,问道:“贵国突然提出议和,究竟有何诚意?”

使者递上一份所谓的和约文书,承王仔细查看,心中越发觉得此事蹊跷。

待使者离开后,承王决定派人去敌国探查虚实。墨剑自告奋勇,带领几名亲信乔装打扮,潜入敌国。

经过数日的侦查,墨剑发现敌国国内正在加紧操练兵马,囤积粮草,根本没有议和的诚意。

承王得知真相,怒不可遏:“竟敢如此欺骗本王!”

他决定将计就计,表面上答应议和,暗中做好战斗准备。

而此时,朝廷中也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认为承王应该接受议和,避免战争。

承王能否在这场复杂的局势中坚守立场,识破敌国的阴谋?

面对朝廷中要求接受议和的声音,承王决定亲自返回京城,向新皇阐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在朝堂之上,承王慷慨陈词:“陛下,敌国议和乃是假意,其国内正厉兵秣马,若我们轻信,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新皇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支持承王:“承王所言极是,朕信你能破敌。”

承王回到边境,与墨剑、逸姑娘共同商讨破敌之计。

墨剑提议:“王爷,我们不如趁敌国以为我们放松警惕之时,发动奇袭。”

逸姑娘则说道:“但也要小心敌军有所防备,我们需做好周全的准备。”

承王综合两人的意见,决定派出一支精锐小队,佯装投降,混入敌营,作为内应。同时,主力部队在夜间悄悄靠近敌军营地。

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承王一声令下,大军发起攻击。内应在敌营中放火制造混乱,敌军猝不及防,被打得丢盔弃甲。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承王的军队大获全胜,不仅歼灭了大量敌军,还收复了之前失去的领土。

然而,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让承王放松警惕,他深知敌国不会轻易罢休,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挑战等待着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战告捷,承王的军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但承王却深知战后的重建工作至关重要。

墨剑忙着统计伤亡人数,安抚士兵家属。逸姑娘则带领着医疗队伍,为受伤的士兵和百姓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承王下令对战场进行清理,掩埋尸体,防止疫病的传播。同时,他组织人手修复被战火破坏的城池和村庄,让百姓能够尽快重返家园。

在重建的过程中,资金和物资的短缺成为了一大难题。承王再次向朝廷请求援助,新皇大力支持,从全国各地调配资源。

与此同时,承王鼓励百姓积极参与重建工作,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为了吸引商人前来投资,他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边境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农田里重新长出了庄稼,商铺也陆续开门营业。

然而,就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承王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信中的内容让他眉头紧锁。

原来是敌国的一位权贵,在国内失势后,想要投靠承王,并透露了敌国的一些重要情报。

承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该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

承王拿着那封神秘信件,与墨剑和逸姑娘再次商议。

墨剑毫不犹豫地说:“王爷,此人心怀叵测,不可轻信,说不定是敌国的又一诡计。”

逸姑娘却持不同看法:“但倘若他所言属实,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有利的情报,助我们更好地防范敌国。”

承王沉思良久,决定先见见这位敌国的权贵。

在密室中,承王与这位不速之客会面。对方口若悬河,讲述着敌国的内部争斗和种种机密。

承王不动声色,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试图分辨其话语的真假。

经过一番交谈,承王心中仍有疑虑。他暂时将此人软禁起来,派人暗中调查其所言之事。

在调查的过程中,承王发现此人的话半真半假,确实有一些有价值的情报,但也不乏故意误导的内容。

承王决定利用这些情报,做出相应的部署,但同时也对这位敌国来客保持高度警惕。

而此时,朝廷中传来消息,一些大臣对承王收留敌国权贵一事颇有微词,认为这可能会引发新的危机。

承王该如何应对朝廷的压力,又能否从这复杂的局面中找到破局之法?

面对朝廷中大臣们的质疑,承王决定亲自回朝解释。在朝堂之上,承王详细阐述了收留敌国权贵的缘由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

新皇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承王,朕信你此举必有深意,但此事需谨慎处理,切不可给国家带来祸端。”

承王谢恩后返回边境。然而,他前脚刚走,朝廷中就有大臣暗中勾结,企图借此机会削弱承王的势力。

他们向新皇进言,说承王拥兵自重,如今又与敌国权贵往来密切,恐有不轨之心。新皇本就对承王有所担忧,听了这些话,心中更是疑虑重重。

另一边,被软禁的敌国权贵也在暗中策划着逃跑。他利用承王对他放松警惕的时机,买通了看守,逃出了软禁之地。

承王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即派人追捕。

此时,朝廷中的那些大臣趁机发难,指责承王看管不力,要求新皇严惩。

新皇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让承王回京述职。

承王深知这是一场阴谋,但皇命难违,他不得不再次踏上回京之路。这一路上,他又会遭遇怎样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