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人头粮(1 / 2)

今天早上,阳光明媚,像是也在为红星生产大队分粮一事高兴。

刘婧雪早早吃完早餐,挑着担子,拿了几个粮袋向晒坝走。

一路上,她遇到了不少村民,个个都背着背篓,挑着担子。

就连一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也拿着粮袋。

大家一个个都眉开眼笑,连打招呼的声音都比平常大上几分。

到了晒坝,一向喜欢三三两两凑作堆的村民,也老老实实地排起了队。

晒坝旁边的粮仓,平时一向紧锁着,今天也打开了门。

知青点的那些知青已经全员到齐,已经在那里排队了。

看到刘婧雪,张映春连忙招手让她过去。

刘婧雪走过去后,被张映春拉着,让她站在了自己前面。

“这不好吧,我还是去后面排队吧。”,刘婧雪拒绝道。

张映春道,“没关系,你看咱们后面没有村民,都是咱们知青点的人。”

“大家都没有意见的,你们说是吧?”,张映春回头看向她身后排队的几人。

后面的几名知青连连摆手,表示没有意见。

“刘知青,你就站那吧,我们没意见。”

“刘知青,还没有谢过你打下了那么多头野猪,让我们分了猪肉,吃上了杀猪菜呢。”

知青们一个个都跟刘婧雪道谢。

刘婧雪连连说不用谢,赶紧岔开话题,不想让他们继续纠结此事。

“你们知道咱们大队那70%的人头粮,工分标准是多少吗?”,刘婧雪问。

郑建民解释道,“这个每年都不是固定的,是根据当年的工分情况,以及粮食产量来算的。

不过一般浮动不大,也就几十个工分的样子。”

“那去年的人头粮,每人是多少斤,工分标准又是多少。”,刘婧雪追问。

她想有个大概数,看看自己额外买多少粮食合适。

秦芳回答道,“人头粮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去年人头粮是每人228斤,工分标准是350。

当然这个工分标准只针对到年纪下地挣工分的人,那些孩子或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是不用管这个标准的。”

听到这,张映春苦笑道,“我一共就挣了大概90个工分,如果按去年的标准,我得补多少钱呀。”

汤强军这几天因为要卖菜,都没在张映春面前献殷勤,听到她这么说,连忙回答道,

“这个也容易算,如果按去年的标准,你还差260个积分。

去年队里一个工分值一毛五,260个积分,那就是要补39块钱。”

张映春闻言没说什么,倒是一旁的冯春燕皱起了眉头,

“这不对吧。

在粮站买粮,高梁面七分钱,玉米面九分钱,小米一毛三,大米一毛五,白面一毛八。

生产队分的大多都是玉米面、大碴子、高梁米,还有糙米这些粗粮,最多也就一毛一一斤。

228斤粮食,就算全部用钱买,也就25块钱。

怎么现在补的反而更多了。”

冯春燕压低了声音,“这生产队不会是在坑我们这些知青吧。”

听她这么说,郑建民赶紧压低了声音,责怪道,“冯知青,你不要乱说话,生产队是统一的标准,没有区分知青、村民的。”

他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你是不是忘记去粮站买票,除了要钱,还要票。

你试试只要钱,不拿票,就算你翻倍,50块钱,能在粮站买到228斤粮食不。”

他再次压低声音,“就算你去黑市买粮,没有票,不翻个两倍三倍,怕也买不到粮食吧。

万一被抓到了,还得去劳改甚至下放,您敢冒这个风险。”

冯春燕想了想,郑建民说得有道理,这年头正规渠道没有票,确实是有钱也弄不到粮食。

周文兵在一旁插话道,“村里还是很照顾本村村民,还有本村知青的。

除了那人头粮的工分标准,换成钱后,确实是比分得的人头粮要多些外,如果你缺粮,在村里,是能不要票,买到低价粮的。”

担心知青们对生产队有意见,以后闹出矛盾,坏了自己的安稳日子,刘婧雪赶紧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