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娘一听是真心疼啊。
这小母鸡儿都是开春的时候李向南买了还她家的。
这几只鸡都挺爱下蛋的。
这时候杀了不太可惜了!
那要是杀鸡也让它下一年蛋的再说呀。
这大伯娘拎着刀犹犹豫豫的,杀还是不杀?
李老太太从屋里出来,看着大儿媳妇拎个刀。
李老太太:“你这是干什么?拎个刀在这儿比比划划的,吓不吓人啊?”
大伯娘当时就说了自家男人要杀鸡的事。
杀了吧,太可惜了,不杀吧,男人都说了。
李奶奶捡起门口里的笤帚,像拍灰似的在大儿子身上打了一下。“你这个不过日子的!
这时候杀鸡多可惜呀!”
大伯乐呵呵的。“向南那孩子有出息,我不是高兴吗?想做点好吃的让她来!”
李向南写的文章都上报纸了,李奶奶早知道了,她都骄傲了半天了。
李奶奶:“拉倒吧,杀一只鸡,向南能吃几块鸡肉啊?
指不定进了谁的嘴里呢?
败家的玩意儿!
老大媳妇,别听他的!你去拿10个鸡蛋给向南送去!
就打了向南的旗号,给自己解解馋吧……”老太太嘟囔着进屋了。
李大伯确实今天高兴,本来想做点好的,喝点酒的!
“奶奶,我去送!”远河说道。
“送送送!你去送!”大伯娘拎着菜刀进屋了。
远河屁颠儿屁颠儿的跟了上去。
乔春兰想不明白了,不就是会写几个字儿吗?
这一家人家好像李向南做了天大的事儿似的。
她上门了,李村长可都没说杀一只鸡。
老太太居然说给10个鸡蛋啊?
家里的几个媳妇儿都忙活着,谁也没说鸡蛋给的太多。
这家人家还真是穷大方,也不知道他家那日子是咋过起来的。
现在的李向南正在看第二封信。
是宋夏夏寄来的。
一张是战士们正在劳动的照片。
两张是她给李向南拍的照片。
李向南看着战士们劳动的照片,心里酝酿那篇文章就完全成型了……
第二天村里又继续挑种子。
不过今天乔春兰就没在了。
她不在,李向南就过来坐在几个嫂子身边。
果然昨天是因为乔春兰在,所以李向南就没过来。
李向南可以明确的表达自己的不喜欢,那她们这几个做妯娌的怎么办?
几个妯娌彼此看了看,都明白大家在想什么。
王小菊小声的和李向南八卦。“昨天乔春兰想住下,说帮着挑种子!
娘说什么也没让。
她们村子里这时候也是在干这活的。
总不好让她在李家帮着干活,自己家的工分不挣吧!
就硬让老四把乔春兰送回去了!还是找老德叔赶的牛车!”
李向南:这是什么意思?大伯娘不待见乔春兰了吗?
而且完全可以让四哥骑着自行车送啊,为什么非得让老德叔赶牛车呢?
还是上回的事没过去。
现在人多嘴杂也不好多问,李向南就和几个嫂子一边唠着家常,一边飞快的挑拣种子。
二嫂坐的方向正好对着门。
有人进来她基本上都能看到的。
“乔春兰来了!”二嫂真是有点惊讶,这人昨天晚上不是才送回去吗?
王小菊看着她有点气结。“腿长在她身上,有啥奇怪的?”不过她是压低了声音的。
李向南也看见她了。
李向南站起身来想走。
三嫂王小菊小声说:“你管她干什么?”
“哟,你家老四媳妇来了!这是帮着干活来了吧?”旁边的人看见乔春兰之后说道。
大嫂这个时候就不能让别人看自己家的笑话,敷衍的答对了几句。
乔春兰走过来,先喊了几个嫂子。“娘让我帮着挑种子!”
“过来坐这儿吧!”二嫂挪了挪身体,把长条凳上移出来一块地方让乔春兰坐。
乔春兰:“向南也在。
你可真厉害,写的东西都上报纸了!”
李向南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说。
这是昨天的事了,也没啥新鲜的了。
几个人默默的挑种子,谁也没有说话。
乔春兰真是有点气结,她刚进来的时候明明看见她们亲亲热热的在聊天。
你看看现在!
明明她和三个妯娌将来才是一家人啊。
乔春兰又抬头看了一眼李向南。
她一个堂妹,这几个嫂子对她都这么好。
而自己明明是哥哥的亲妹妹……
她的哥哥和嫂子都希望她只干活不吃饭。
订婚的时候说的,有可能秋天的时候就让她们结婚。
她结婚了就不能在家干活了,所以她嫂子恨不得让她一天都不出来。
天天在家挣工分才好呢。
昨天她能出来是商量她娘好几天,她娘才同意的。
昨天没在家挣工分她娘唠叨她,给她唠叨的实在是烦了。
她和她娘说以为她是白来的吗?
她就把李向南当保管员的事说了。
她当时也顺口胡诌说是想商量李向荣,能答应她干这个活。
她娘一听心里就活络了。
这个活好啊。
要是在结婚之前乔春兰就能干这活儿,那就最好了。
而且在他们百安村干活,不就得在李家吃饭吗?
挣的工分还是她家的。
乔春兰这点眼色还是有的,只要她没结婚,她就不敢提这件事情。
不过能来李家也挺好的。
在这里吃的比家好,干的活也比在家少。
“李向南!”
李向南听见有人叫她抬头一看,原来是李灼。
李向南就要放下手里的簸箕。“有事啊,李知青!”
“我就是想问个事儿,说说话,别耽误你干活!
簸箕就别放下了!”李灼说着就坐下来,还顺手挑出了簸箕里的瘪子。
李灼经过这一冬天的修养,皮肤比秋天白了。
说话的时候脸上也带着笑容,说明她日子过得很舒心。
“向南,你投的稿件能中稿,我们知青都挺佩服你的!”李灼说的真诚,不是作假的。
“我也就是瞎写写,这一回的稿件虽然被采用了,但是下一回我就说不准了!”李向南既是谦虚也是实话。
“你也太谦虚了,省报是那么容易中稿的吗?”李灼满脸的不信。
“这才是满瓶子不响。
我们家向南就是不张扬的人!”三嫂说道。
这是一句俚语,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
“你不信我说的话啊?你们都是知青,有文化,你也投稿试试呗!”李向南当初投稿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但是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