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集 天竺高僧(1 / 2)

砂舞众生相 阿六敦 5211 字 3个月前

南朝宋,在宋文帝刘义隆的统治下,江山稳固,百姓安居。刘义隆不仅是一位睿智的君主,更是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敬意。

一艘来自狮子国的船只缓缓靠近广州的海岸,船上站着一位面容慈祥、眼神深邃的僧人,他便是求那跋陀罗。广州刺史车朗听闻有高僧到来,急忙将消息上报朝廷。

刘义隆得知后,立刻派遣使节前往迎接,还命东安寺的高僧慧严和道场寺的高僧慧观一同前往。求那跋陀罗踏上南朝宋的土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对佛法的渴望。

这一日,消息传来,天竺高僧求那跋陀罗即将抵达京师建康。刘义隆满心欢喜,决定带领后宫宠妃一同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高僧。

后宫之中,皇妃潘淑听闻陛下要迎接高僧,心中充满好奇。路惠男端庄稳重,对佛教也怀有一份敬重之情。魏心怡和沈容姬同样期待着这次特殊的会面。

刘义隆身着庄重的龙袍,带领着众皇妃来到城门口。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远远地,只见求那跋陀罗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来。他身着袈裟,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

刘义隆上前迎接,恭敬地说道:“大师远道而来,朕深感荣幸。”求那跋陀罗微微颔首,说道:“陛下礼佛之心,令人敬佩。”

众人一同来到皇宫中的一处宫殿,这里早已布置得庄严肃穆。刘义隆与妃嫔们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聆听求那跋陀罗讲经说法。

求那跋陀罗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他的声音如同清泉流淌,抚慰着众人的心灵。

潘淑微微倾身,问道:“大师,何为因果?”求那跋陀罗微笑着看着她,说道:“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娘娘平日里的言行举止,皆会影响未来的命运。”潘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潘淑虽享尽荣华富贵,却也被心中的执念如影随形,让她时常感到疲惫与迷茫。她恭敬地请求高僧赐予一个偈语。求那跋陀罗凝视着潘淑。片刻之后,高僧缓缓开口:“涅盘之路光芒绽,放下执念归本真。”潘淑听着这偈语,似懂非懂,但心中却仿佛被触动了一根弦。

路惠男问道:“大师,如何才能摆脱尘世的烦恼?”求那跋陀罗回答道:“放下执念,心无挂碍,便能获得内心的宁静。”路惠男陷入沉思,仿佛在回味着这句话的深意。

魏心怡接着问道:“大师,佛教如何看待爱情?”求那跋陀罗说道:“爱情亦是一种因缘,不可执着。当以慈悲之心对待他人,方能获得真正的幸福。”魏心怡听后,脸上露出一抹羞涩的笑容。

沈容姬也开口问道:“大师,我们如何修行才能达到心灵的解脱?”求那跋陀罗说道:“修行在于日常的点滴,心存善念,多做善事,便能逐渐接近佛法的真谛。”

刘义隆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佛教的教义可以引导人们向善,为国家带来安宁与和谐。

讲经结束后,刘义隆感慨地说道:“大师的教诲,让朕受益匪浅。朕定当弘扬佛法,让百姓们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慈悲与智慧。”

求那跋陀罗微笑着说道:“陛下有此善念,乃国家之福,百姓之幸。”

此后,刘义隆修建了皇家寺庙,支持佛教的发展。后宫的妃嫔们也时常参与佛教活动,为国家和百姓祈福。

在京师建康,求那跋陀罗被安顿在只洹寺,各方人士纷纷前来拜访,对他尊崇有加。彭城王刘义康和丞相南谯王刘义宣也拜他为师。求那跋陀罗在只洹寺开讲《法华经》与《十地论》,开讲之日,车辆挤满寺院周围,往来观看的人摩肩接踵。他神态天然,议论绝妙,听者无不叹服,吸引了众多王公贵族、名士清流前来请教,一时间,求那跋陀罗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建康城。

在只洹寺中,求那跋陀罗开始了他的译经之路。他日夜伏案,将一部部珍贵的佛教经典从梵文翻译成汉语。《杂阿含经》的文字在他的笔下流淌而出,佛陀和弟子们的修行故事、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迷茫的心灵。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楞伽经》,为中国禅宗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也被尊奉为楞伽师的第一代祖师。

求那跋陀罗根据《楞伽经》进行禅训讲解,强调禅法的着重点在“安心”,安心的根本为“安理心”,即“心能平等名理,理能照明名心,即心即理是为佛心”。后世,达摩祖师将《楞伽经》的思想与禅法相结合,倡导通过对心性的体悟来达到解脱。

这年夏天,骄阳似火,大地干涸,河流断流,庄稼枯萎,百姓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宋文帝刘义隆在宫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忧虑。后宫之中,潘淑和路惠男皇妃也是愁容满面,她们深知这场大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陛下,如今大旱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可有良策解此危难?”潘淑轻声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