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兰得知此事后,找到村委会,借用村里的广播,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医疗知识讲座,希望能够提高村民们的健康意识,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
然而,村民们对她的讲座并不感兴趣,他们更相信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土方子,认为生病了喝点姜汤、吃点草药就能好。
“晓兰,你别费劲了,这些村民根本听不进去。”村长李卫国无奈地摇摇头,“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杜晓兰望着空荡荡的晒谷场,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她知道,改变村民们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她不愿放弃,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科学的种子会在村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郝建心力交瘁。这几天,他没日没夜地照顾着村里的病人,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减轻他们的痛苦。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简陋的医疗条件和匮乏的药品成了他最大的阻碍。
这天,他正在为一位患有严重风湿病的老大爷针灸治疗。老大爷疼得龇牙咧嘴,郝建却无计可施。他手头上的银针已经用了无数次,早就失去了该有的锋利,扎在穴位上软绵无力,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郝医生,我……我是不是没救了?”老大爷痛苦的声音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割着郝建的心。
“大爷,您别灰心,我会想办法的!”郝建咬紧牙关,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以目前的情况,他根本无能为力。
看着老大爷痛苦不堪的样子,郝建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无力。他知道,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药品和设备,也许就能缓解老大爷的痛苦,甚至彻底治愈他的病。可是,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低下头。
王大山和张翠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知道郝建的医术高明,也知道他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药品和设备,再高明的医术也无济于事。
“郝建哥,你别太难过了,我们会帮你想办法的!”王大山安慰道。
“是啊,郝建,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张翠花也跟着说道。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打听,希望能找到一些药品和医疗设备。他们走遍了附近的大小村庄,甚至跑到县城里去寻找,可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至极。
就在郝建感到绝望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信件。信封上的邮戳显示,这封信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郝建的心中顿时燃起了一丝希望,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只见信纸上写着几行娟秀的字迹:
“郝建,见信如晤。多年不见,你还好吗?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了你现在的情况,特意写信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最近,我所在的研究所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药物,对治疗风湿病有奇效。我相信这种药物对你一定会有帮助,我已经将药物寄给你,希望你能早日收到……”
读完这封信,郝建的内心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封信是他的老朋友——杜晓兰写来的。当年,杜晓兰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选择出国留学,这一走就是好几年,没想到再次收到她的消息,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郝建紧紧地握着手中的信纸,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知道,这封信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村民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