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王琦的父母是从别人那知道儿子和儿媳一家三口从外地调回京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的同时,也知道儿子居然跟领导的儿子抢房子。
这对父母当时就觉得儿子不懂事儿,怎么能跟领导的儿子抢呢?
吃亏是福,他们不懂这个道理吗?
而且身为父母的,肯定也会因为儿子儿媳的行为举止被人议论。
虽然他们两人已经退休,但是周围都是认识的人。
被认识的人嚼舌根,一点都不体面。
当初还以为这个儿子去南陵之后,不会再回来,结果……
后来抢房子的事情平息后,他们就往王琦的单位打过一次电话,在电话里告诫儿子——不要惹麻烦。
王琦当时就说:“放心吧,爸,我绝对不会给你和我妈惹麻烦的。你们以前怎么享受退休生活,以后就怎么享受。虽然我回京了,一切都跟我之前在南陵的时候一样。”
当时王父还觉得儿子是在说气话,过不了几天肯定就找理由上门,然后请他们帮忙照顾孙子。
之前儿子在南陵的时候,过年过节也会给他们寄东西,孙子的满月照也给他们寄过来。
平心而论,照片上的大胖小子确实很讨喜,别人也都说隔辈亲,他们看着孙子的照片确实很喜欢,但是他们并不打算帮忙带孙子。
所以,他们无论是书信还是电话,跟儿子沟通的时候,都不会主动提到孙子,万一提到,儿子顺势提出让他们帮忙带孙子,他们可以拒绝,但是也有些麻烦。
而王琦也从来没有主动跟父母提过,他们现在有人专门帮忙带孩子。
更不会跟父母说,他和韩蓉私底下已经商量好,虽然每个月都给裴姨发工资,但是以后也会给裴姨养老。
那天,王琦和韩蓉下班后专门去了一趟四合院,接裴姨和儿子的同时,顺便邀请大家参加他们的乔迁之喜。
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后,翠姨都有些匪夷所思,她难以置信地跟韩蓉和王琦确认,“也就是说,你们回京几个月,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住着就隔了两条街,到现在都没见面?”
王琦有些羞愧,“我爸妈那人……他们的想法比较奇怪,当初我结婚,他们的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个任务。以后就把我打包给我媳妇了,什么都跟他们没关系,不要麻烦他们。”
饶是见多识广的翠姨都难以理解,她犹豫着问:“你……你不是捡来的吧?”
王琦更羞愧了。
韩蓉回答说:“我之前也有翠姨您一样的疑惑,不过王琦和我公婆在相貌上还是有些相似的,不是捡的。”
翠姨又有些不太确定地说:“或者……你父母的兄弟姐妹生的孩子太多,给你父母养呢?”
韩蓉也排除了这种可能,“没有这种可能,这也是我以前怀疑的,已经推翻。”
旁边的裴姨看到王琦低着头的样子,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裴姨说:“不跟其他人比较,跟王琦同父同母的姐姐比较,王琦其实已经算好的了。”
王琦的姐姐,赶上了上山下乡,去了外地。
现在已经在外地成家,有工作。但是她还是想回京,希望父母能够帮忙操作一下,让他们一家四口回来,但是王琦的父母觉得没有必要。
突然回来四口人,岂不是要住进父母家里?
很麻烦。
翠姨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小刘总说:“翠姨,我还以为你有见识呢,结果也大惊小怪的。
你看我老豆对我,不是也差不多这样?
还有我那个朋友李朝,他比我还惨,他不仅父亲不喜欢他,母亲也不喜欢。”
翠姨确实不知道李朝的母亲也不喜欢他这一点,“母亲也不喜欢吗?为什么?”
小刘总说:“因为他母亲觉得,生了他之后,就是她噩梦的开始,应该可以找一个情投意合的人,结果一生都被困住了。”
这些都是裴姨和翠姨这两个虽然没有生过孩子,但是却都很喜欢孩子的人能够理解的。
了解到这些情况,翠姨更加心疼王琦和韩蓉。
于是,搬家这天,翠姨把能叫上的人都叫上了。
热热闹闹的,也好让王琦他们的邻居看看,王琦不仅有领导帮忙主持公道,身边还有很多可靠的人。
小刘总并不喜欢这种热闹,他说不去。
王琦并不介意,“刘先生,我知道您很忙,没关系的。”
翠姨说:“怎么没关系?刘煊,你不去的话,两个小的谁带?”
小刘总只能勉强同意。
至于陶国庆,他是非常喜欢凑这份热闹的,并且那天段从安也正好没事,一起跟着过来了。
都不用请三轮车,陶国庆和小刘总的车已经能够把大部分的行李塞进去,剩下的小物件,一人拿一件,就能把家搬好。
翠姨按照京城搬家的习俗,用一个米桶装上了米,米桶装八分满,又把几个红包放在米上。
畚箕和新扫帚一对,都用红布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