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张某人的改变(2 / 2)

一般朝廷官员有朝服,公服和祭服三种,张某人这身,明显就是最为华而不实的朝服,通常只在大朝会时穿戴,拉风是很拉风,可穿戴极其麻烦,一个人甚至都穿戴不了,还另需人手帮忙才能穿戴整齐。

张某见陈弘毅一直偷瞄自己,知道此獠肯定在心里吐槽,也不做理会,直接把他当成街边无所事事的泼皮懒汉来打发准没错。

不光陈弘毅好奇,就连张某的两个异姓兄弟都吓了一跳。心想,

“这是受了多大刺激?堂堂元婴中期的老修,一撸到底就一撸到底呗,修士终归是以修为说话,穿个大官的衣服也改变不了现在无司无职的客观事实,咱可不兴,行那种捏着鼻子哄眼睛的愚蠢举动哈。”

张某未免两位兄弟担心,进而揣着担忧执行任务怕是不妙,因此,于神识交流之下,才把之前与杨培国,文邦林一起分析的,修士应当表里如一的结论祭出,这才打消了另外两人的担忧。

同样获得了两人的肯定。

修士或者说每个人都应当表里如一,就如同那什么凡间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样,乍听之下,完全就是放屁,是脱离实际的无病呻吟,是吃饱了没事干的闲人,想出来的扯淡理论。

这就如同教导人们,应该行善而不应该行恶一样,就完全就是屁话,套话,空话,的所谓“假大空”的说辞。

凡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一一践行,但凡有,一生都无比接近践行以上理论的人,无不是一个时代的圣人。

这种一生都克己复礼的圣人,据说好几百年才能出一个,拿着这套说辞教导百姓,根本就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管捡起这些道理来使用的人,有何目的吧,道理就是道理,千真万确,也亘古不破,人应当表里如一,或者人应当行善不应当行恶,总不可能是错的吧。

既然道理就摆在那里,更不复杂且人人能懂,那为何大家都不去执行呢?

只因知易而行难。

更兼,判断是否行善行恶,或者什么情形算表里如一,什么时候算表里不一,压根也是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的。

如果你救下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人,这应该算是行善吧,可你救下的这个人之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造成了无数百姓惨死,无数家庭破碎,请问,你施行的那次救助之举,算是在行善还是在行恶。

凡事论迹不论心,还是论心不论迹?说不清楚的,各自都找的出无数支持各自观点的论据,永远掰扯不出结果。

修士则比凡人好多了,毕竟活得越久,阅历也就越是丰富,实践起这类“假大空”的道理也自有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

那就是实践的过程能助力突破修为,就一定是按着道理做对了,反之,就是做岔了,需改变路线,再做实践。

修士有大把寿元,实践大道真理的过程,是有很高容错率的。

张某基本百分之百可以肯定,大道一定会相对眷顾表里如一的修士,自己的路走对了,自己多年岿然不动的修为,这几日明显有了一丝松动的迹象,虽离着大修士还远,可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境界已经到了如此高深的地步,但凡有一点点进展,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