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韦庄(1 / 2)

韦庄所在的京兆韦氏在唐朝曾盛极一时,人才济济。据记载,京兆韦氏从汉代开始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出任宰相十数位,家族人口繁盛、支系庞杂。韦庄出身的东眷逍遥公房,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祖上韦待价在唐睿宗时担任文昌右丞相,曾祖父韦应物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无复兴之日,玄宗逃至蜀地,诗人流离,世家没落。韦庄出生时,韦氏家族正如大唐帝国一般,缓缓走向败落。

父母早亡的韦庄,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难。但他并未被困境打倒,反而以祖辈为榜样,发愤图强。他明白,只有通过科举入仕,才能重现家族昔日的荣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韦庄的家境贫寒,甚至可以称作艰苦。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日日勤奋读书。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为官为相,为家族争光。尽管家族的辉煌不再,但韦庄心中的志向从未改变,他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科举失意之路

(一)屡次落榜之困

韦庄豪放豁达,不拘小节,自幼便能作诗,十分擅长艳语。咸通四年,他曾在昭义节度使刘潼府中当差,本以为有了达官显贵的帮助,科举之路能顺遂一些,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在乾符二年,韦庄准备明春应试,诗中流露出饱读诗书却不得志的无奈:“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可自伤。” 他坚持参加科举考试,渴望以才学取仕,无奈唐末政治动乱,科举制度也变得混乱不堪。广明元年,韦庄 44 岁,再一次落榜。这一次的打击尤为沉重,因为同年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韦庄陷于战乱之中,与弟妹失散。

(二)落榜后的心境与创作

落榜后的韦庄,心境复杂。僖宗乾符二年,他移居虢州,这里恬静、迷人的景色暂时慰藉了他受伤的心灵,他写下了《虢州涧东村居作》《三堂早春》《三堂东湖作》等作品,字里行间不乏郁郁不平之句。此时的韦庄,作品多聚焦于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科举失败的心境,鲜少涉及社会面貌。他在诗中抒发着自己的不甘与失落,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但他并未放弃,依然在困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等待着下一次科举的机会。

三、十年漂泊生涯

(一)《秦妇吟》的诞生

广明元年,韦庄遭遇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被困于战乱之中。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成为了他创作长篇叙事诗《秦妇吟》的灵感源泉。在逃离长安后到达洛阳的日子里,韦庄以一位逃难女子的视角,生动地描绘出了战乱的残酷情景。诗中,“借问女郎何处来?含嚬欲语声先咽。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 女子的凄惨遭遇令人动容。《秦妇吟》一经问世,便震撼了文坛。其长达 1666 字的篇幅,详细地记录了唐末社会的动荡,如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以直观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惨烈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

(二)江南避乱的经历

韦庄离开洛阳后,前往润州投靠镇海军节度使周宝,由此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在周宝幕府的日子里,韦庄对藩镇内部的腐败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周宝生活奢华,耽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韦庄对此深感不满,写下了不少讽喻作品。在江南的十年间,他辗转于金陵、苏州、湖州、浙东等地,目睹了江南的繁华与战乱后的沧桑。如在金陵,他写下《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自然的永恒反衬人事的短暂,抒发了世变时移的感慨。

(三)漂泊中的困境与心境

韦庄在漂泊途中多次尝试返回浙西,却屡屡受阻。经历了仕途不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他的精神状态持续低迷。一方面,他对现实充满了无奈和绝望,有隐居避世的想法;另一方面,由于家境贫寒,他又无法真正实现隐居。他在诗中流露出这种矛盾的心境,如 “杖策无言独倚关,如痴如醉又如闲。孤吟尽日何人会,依约前山似故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在江南避乱的日子里,韦庄始终处于一种迷茫和痛苦之中,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但他并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依然用诗歌记录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四、晚年仕途转折

(一)中进士入仕途

乾宁元年,年近六十的韦庄在历经多次科举失意后,终于得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校书郎,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这一刻,韦庄心中感慨万千,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与不懈坚持终于有了回报。然而,此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韦庄虽踏入仕途,却深知前路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乾宁三年,韦庄奉使入蜀,劝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和解。虽未完成皇命,但韦庄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王建希望韦庄能加入自己的幕下,可韦庄并未立即答应,而是选择静观时局变化。光化二年,韦庄被任为左补阙,在此期间,他与兄弟韦蔼合作编着《又玄集》,收录了众多才子的名诗。光化三年,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昭宗,韦庄得知后,对唐朝彻底绝望,于是决定投靠王建。王建大喜,任命韦庄为掌书记。韦庄入蜀后,以保地方平安为己任,他上书王建,在任掌书记期间,有一个县令扰民,韦庄写道:“目前正当凋瘵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 一时间被传为美谈。王建就此任用韦庄为起居舍人。在避免内战方面,韦庄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阻止了蜀皇以 “思为祖上报仇” 为名征讨朱全忠,避免了发自于蜀内部的主动战争;二是识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诡计,避免了来自外部藩镇的被动战争。

天佑四年,唐朝灭亡,韦庄与诸位将领共同劝进王建称帝。王建即皇帝位后,韦庄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次年被委任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韦庄在晚年发挥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为前蜀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制定的开国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战乱之患,使得蜀地百姓得以在动荡的时代中获得相对的安宁。武成三年,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 “文靖”。他的一生,历经坎坷,却在晚年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成为了前蜀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五、文学成就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