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京杭运河,漕运总督(2 / 2)

南方的粮食、丝绸、布匹、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棉花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棉布和丝织品几百年来一直是运河上的主要货物。

漕运方法历经改革,在明代趋于完善,有支运法、兑运法、改兑法三种。

为了适应漕运的需求,在运河沿线的淮安、徐州、德州、临清建立若干粮仓。便于随时储存和转运漕粮,由户部每年派出主事四人分管。

淮安最知名的粮仓常盈仓每年可储漕粮70万余石。每年漕船到达淮安后,需接受漕运总督衙门的盘查,上万艘粮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进行货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盘桓。因此促成淮安城市的繁荣。

漕粮装运、征收、行船次序、期限管理及至运送时间、航行里数都有繁杂的制度。

由于漕政腐败,各级官府贪污聚敛,船帮胥吏勾结,耗米、耗费横收暴敛,通常为正粮的二三倍,甚至四五倍,苦的是承担漕粮、漕运的老百姓。

农民被应役运粮,荒时废业,又遭风涛漂没,官吏勒索,生活异常艰辛,被迫纷纷逃亡和反抗。一般运军下层,亦遭受同样的苦累及长官的克扣,不断出现逃亡现象。

为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无阻,明廷专门设置了直属中央的京杭大运河地方管理机构漕运总督,不计成本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给以保障。

漕运总督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始设于景泰2年,驻节于南直隶淮安府城,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漕运总督下设中军、左营、右营、城守营、水师七营亲辖武装,以及专职漕粮运输的运军约12万人,拥有运船余只,海船350只。

另设置理漕参政、巡漕御史、郎中、监兑、理刑管洪、管造船主事、管闸主事等官员达270多人。

漕运总督还统领颍州兵备道、徐州兵备道、淮扬海防道、中都留守司、南直隶庐州卫、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滁州卫、徐州卫、淮安卫、大河卫、邳州卫、沂州卫、泗州卫、寿州卫、宿州卫以及洪塘守御所、海州中守御所。

总督天下漕运事务是漕运总督的核心本职。漕运总督节制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六省漕粮,于每省设正四品督粮道负责漕运。

淮安俨然是一个行省,漕运总督不仅是一个专业官员,也是一方大吏,而淮安则是一个准省级城市。

漕运总督要像其他督抚那样,总理全省军政事务,包括督理钱粮、操练兵马、修理城池、抚安军民、禁革奸弊等事项。如有战事发生,可以选将调兵,组织备战。

漕运总督巡抚凤阳等处,包括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庐州府,和州、滁州、徐州四府三州。凤阳府、庐州府、和州、滁州在安徽,庐州府即合肥,包括了长江以北整个淮河中下游地区。

凤阳是太祖朱元璋的老家,虽然开府淮安,却不称巡抚淮安而称巡抚凤阳。凤阳巡抚辖地虽然与南直隶交叉着,但他仍然要对他所辖范围内的事务负责。

漕运总督兼管河道,即兼管运河、黄河等河道的治理。

漕运总督不仅管理跨越数省长达1800公里的漕运事务,还要兼任凤阳巡抚,经常忙不过来,所以有时又单独另设凤阳巡抚。

漕运总督属于肥差,与绅粮大户、漕帮或青帮关系密切,内幕甚多。

崇祯时期,漕运总督又多了兼理海防。

南直隶海防很核心的一点即是围绕留都的安危展开,应天府为南直隶的心脏。驻太仓苏松、驻江阴常镇、徐州、扬州四个兵备道以及驻泰州的淮扬海防道为应天府的屏障。

镇江府的海防据点为南京门户,苏松两府海防据点是南京的屏障。常州府当长江入海口,扬州府的军营和守备比较密集。

在南京内外守备统率下,南京的军事力量基本集中在应天府,加上南京三大营和操江提督掌控的应天府附近水军武装力量,南京的防卫理论上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