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这真的是人类能做到的吗?(1 / 2)

“他真的是人吗?已经画完了这么多的图纸。”一位研究员在一旁吐槽,他们的工作现在极为饱满,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想要消化简单的技术要点就会花费他们很多时间。

“他当然不是人,最短三分钟一张图纸,我觉得他就是机器人。”另外一个研究员口气中带着无奈。

“你会支持那种方式的设计?矢量喷管还是飞行翼?”

“不知道,如果发动机推重比高的话,我觉得矢量喷管更加好,会减少雷达反射面,还会降低被红外探测的概率,发动机的喷射被包裹住的时候,泄露出来的热就会少很多,这是很安全的一种做法。”

“增加飞行翼,成本更低,高速飞行中的性能会更好一些,重量轻,对材质的要求也没有喷管的要求高,这个技术更容易实现。”

“但现在已经解决了高推重比发动机的难题和材质难题,采用矢量喷管的技术要更符合新型战机的要求,雷达反射面会更小,飞机的尺寸也会更小,机动性能会更强,试飞员不是说过了吗?这种飞行的安全性要更强一些,增加飞行翼会增加控制的难度,对空战并非是有利的。”

整个小组都在讨论,简单给的图纸太多,又帮他们解答了很多疑问,但更让人担忧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这些知识太多了,他们还没有完全理清思路,在飞行翼的思路上走了很久,不知道两种方式,那种会更好。“

“太过于依赖某一种技术并非好事,我们需要为战争期生产做考虑,特种材料的生产毕竟是有限的,除非我们能够完全解决材料生产的问题,无法量产的技术,根本没用,飞行翼的维修成本也很高,不如矢量喷管技术的费用低,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这方面的技术,再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试飞员反馈的情况还是值得参考的,因为思路不同,大熊国和山姆国因为技术方面的不同,采用的都是矢量喷管技术,现在试飞之后,证明了这种技术的强大,调整飞行姿态的灵活性来看,飞行翼依然很有优势,不过矢量喷管也不差,在躲避导弹的追踪上,似乎更有优势,可以通过空中姿态的变化,例如悬停,紧急停车,滑翔变向等各种技术动作来完成,这也是飞行翼无法做到的。“

“现在不是讨论两个方案哪种好的,我们需要继续保留飞行翼,毕竟这是我们的底牌,不过在隐形战机上,我还是觉得采用矢量喷管技术要更符合隐身的技术要求。“

“3马赫速度,飞行姿态的调整,从试飞员的反馈来看,新式战机的设计就很好,比以前的飞机更好调整,就好像开了一辆后驱车,拥有很强悍的推力情况下,做出的战术动作,安全性更高,没有那种无法控制的感觉,而采用飞行翼的设计,会让他们有担忧,会感觉很多动作无法完成。”

“新型战机是无法采用增加飞行翼的设计,你们看过进气口设计没有,形成极速涡流,能够增加进气的同时,会让燃烧更加充分,就算是速度达到了极限,依然会让空气不流失,形成一个湍流,在这个地方减缓了空气流速,在进气口形成了一个压缩腔体,可以保证进气,这才是设计的特点吧。”

空动小组的讨论十分激烈,发动机小组的讨论就更加激烈了,因为已经拿到了材料的清单,和推重比数据,这让大家更加机动,舰载机使用的是8左右的推重比发动机,陆空型则采用了8.5的推重比发动机,虽然型号相同,但推力不同,设计上也略有差异,更加令他们感觉到恐怖的是运输机的发动机,设计参数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2,这个推重比几乎是目前全球发动机的巅峰水平,虽然运输机不强调速度,但这也是很恐怖的数据,绝对是最强航空发动机,还有轰炸机的发动机推重比也高达10,甚至还有更高数据,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不同的尺寸,不同的转速,不同的材料,实在有太多的不同。

“舰载机发动机最大选择8.5,推重比越大,耗油量越大,尺寸也越大,进气歧管就需要重新设计,按照现在的设计,空气需量是足够的,吸入气量能够满足要求,一旦我们极大推重比,这个位置就需要重新设计,进气量需求大,对然后的需求量也要加大,会让战斗半径缩小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