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看胤禛,抱着弘晖坐在榻边,拿起《龙文鞭影》点点头,“弘晖现在学这个很合适。”
而后,轻声问:“弘晖今日里都学了些什么,讲给皇法法听,好不好?”
弘晖拍着胸脯道:“皇法法放心,弘晖把一切都讲给您听。”说着,便一句一句说起了《龙文鞭影》里的典故,一口气从“商王祷雨,汉祖歌风”讲到了“罗敷陌上,通德宫中”。
康熙面露喜色,不吝夸赞,“好孩子,小小年纪好学又上进,更是过目不忘,往后去了上书房更要用心。”
胤禛在一旁跟着附和道:“这孩子得了您几分真传,随根,聪慧。”
康熙捋着胡须,喜不自胜,接着便考较一番弘晖的功课。
弘晖一字一句背起了《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都是一气呵成,偶有中断,略一提示,也能快速接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康熙爷伸手摸了摸弘晖的头顶,很是欣慰,弘晖背得越多,他便越高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直至弘晖背完,康熙还沉浸在喜悦中,还是弘晖喊了声“皇法法”才回过神来,随即朗声大笑道:“弘晖,喜欢读书吗?”
“呃~喜欢,但额娘不让我多读,说是得劳逸结合。”
“这话没错,别学你三伯,读书读迷糊了,真成了半个书呆子,咱们骑射也得练,礼乐也不能落下。”
康熙谆谆教导起弘晖,替他规划未来三年入上书房要学什么,怎么才能利用好时间,怎么文武并重……
长篇大段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好孩子,别学你阿玛,读书、习武都得跟上,这么好的天赋不能浪费了。
胤禛一开始听康熙对弘晖的教导内心狂喜,后面越听越不对劲,感觉自己被拉踩了。
奈何一个是皇阿玛,一个是好大儿,只能认了。
看着眼前祖孙其乐融融的画面,胤禛心头一跳,眼里闪过一抹亮光:
大哥、二哥两虎相争,他不能露头,不代表儿子不可以啊!
子嗣,也是储位的重要因素。
弘晖本就圣眷优渥,大哥、二哥也喜欢,若是再运作一番……
弘晖抱着康熙的大手,忍不住撒娇,“多谢皇爷爷夸奖,孙儿以后一定继续努力,可今天没有糕点了,晖儿还想吃杏花楼豆沙包,想吃……”
康熙摸摸胡子,对弘晖笑了笑,转头冷脸看向胤禛,“孩子连口吃的都不给,朕缺你俸禄了,还是少你吃了,怎么当阿玛的?”
胤禛赶紧把自己摘干净,“这可不是儿子管的,您得问他额娘,为什么不许孩子吃。”
要是问了,多问一句,为啥不仅不许孩子吃,连他这儿都不送糕点了。
病了这些天,除了白粥、青菜,就是各种撇了油的骨头汤,他嘴里都快淡出个鸟了。
康熙满脸黑线,公公质问儿媳,你倒是会说?朕能开得了哪个口吗?
好在,气氛没尴尬多久,宜修就提着食盒求见。
一盏茉莉花茶并两盘茶点奉上,康熙抿着茶水不说话,胤禛、弘晖四目直勾勾盯着茶点,对糕点的渴望呼之欲出。
康熙都没眼看儿孙没出息的样,但好歹是亲儿子与乖孙子,清了下嗓子问起了缘由。
宜修恭敬答道:“弘晖还小,喜吃甜食也没什么,可用多了正饭就进的少,正长身体呢,不能乱了主次;爷是他大病初愈,太医和府医都叮嘱要忌忌口,不能胡吃海喝,甜食偶尔吃一点,不能多用。”
康熙点头,指着俩大馋鬼道:“你多上上心,老四要养着,弘晖也得补补,去一趟草原人抽条了也瘦了许多,贵妃没少念叨。”
随即,他又和胤禛、宜修聊起了其他家常。
胤禛多是听几句,宜修主动接过话茬,从大福晋和弘昱的身子骨,谈到了温宪、纯悫的孩子,又聊起了五福晋、七福晋。
康熙对儿女们的琐事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和太子的争端烟消云散,如民间的老公公那般,对健谈、孝顺的儿媳满意极了。
不知不觉,天色渐黑,宜修趁势留康熙用晚膳。
康熙摇摇头拒绝了,宫门落锁是一回事儿,他还想和保成聊聊。
就父子俩,心平气和地说说话。